推動美國先進制造業的技術創新,加速美國先進制造業的發展,確保美國先進制造業的未來競爭力是美國先進制造戰略的核心目標。圍繞這一目標,先進制造伙伴執行委員會(AMPSC)確立了構造美國先進制造未來領導權生態體系的三大支柱:促進創新、技術人才培養和改善商業環境。本文在研究其戰略基礎上,結合當前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需求,重點解讀其創新支柱。文章最后給出了美國先進制造戰略對我國的啟示。 一、先進制造技術創新 先進制造技術創新是確保美國先進制造業未來領導力的根本保證。據上海羿歌所了解,為確保創新的可持續性和收益性,AMP2.0提出兩大工作重點:甄別優先發展的先進技術和建設創新共享基礎設施。通過一系列標準和程序,AMP2.0最終確立優先發展的三大技術領域:先進傳感器、控制和制造平臺技術(ASCPM),可視化、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制造技術(VIDM),先進材料制造(AMM)。 1.先進傳感、控制和制造平臺技術(ASCPM) 數字設計的商業化、傳感器和生產設備集成增加、機器人和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及新型信息技術等因素推動制造業進入快節奏創新和變革時代,是ASCPM技術發展的根本驅動因素。 ASCPM技術的定義是環繞機器→工廠→企業→供應鏈方面的傳感、儀表、監測、控制和優化以及相關硬件和軟件平臺的制造業自動化;基于先進的互聯網絡基礎設施,ASCPM技術,可以幫助制造業實現智能制造過程中信息和機器設備的無縫操作,從而提高制造敏捷性和生產率,提升經濟整體水平和美國制造業競爭力。 ASCPM技術未來發展的著力點是基于生物、納米和微制造的傳感器研發;多傳感器數據的實時分析;智能化診斷、預測和維修;離散制造的先進控制器;過程控制集成;互聯網基礎設施;軟件應用和軟件開發;平臺基礎設施的設計和構建; 2.可視化、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制造技術(VIDM) 制造業端到端集成的發展、供應鏈效率的提升、過程安全的改善、制造技術柔性化和智能化發展等是VIDM技術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 VIDM技術是一系列集成、尖端、企業層級的智能制造技術集合。借助先進的信息技術系統和工具,VIDM技術可以通過提升端到端供應鏈效率、生產柔性化、最優能源管理等實現個性化定制生產的零次品率。借助穩健的網絡安全架構和高計算性能的共享型網絡基礎設施,可視化、信息化和數字化的制造技術幫助美國制造業向顧客和消費者提供最優化服務(更快、更低價、更簡潔、高質量、高能效和環境友好)。 VIDM包含三個子領域:數據線、集成信息系統、大數據及分析。數據線集成了供應鏈數據(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包括概念,生產,終端使用,維修服務),可以提供互聯、可視化、和最優化數字化設計;數據線技術進一步發展的著力點是數字化制造數據本體、制造業數據模型、先進的數據線工具(具備深度分析、仿真和模型化能力)、數據線的網絡安全框架以及數據線人才的培養。集成信息系統通過集成當前多樣化和異質性信息孤島,可以縮短前置時間,降低庫存成本,提前且可視化地發現問題,并進行正確和預防性地干預。集成信息系統進一步發展的著力點是制定并推廣數據標準、模型和算法,建立實時分析/響應機制,打造異質性系統、基礎設施和平臺。大數據可以用大量、多種類、高速、準確、價值等“5V”特征描述,是實施VIDM技術的基礎,其未來發展的著力點是元數據的管理,促進私有數據的交換和共享,大數據的監測、可擴展算法及多維推斷功能,海量不可預期數據和快速增長的數據的存儲等。 3.先進制造材料 多部門、多行業高端材料研發的沖擊,材料供給不穩定給**和競爭帶來的影響,降低某些生產必需的自然資源的壓力等是促進先進制造材料技術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先進制造材料包括高結構符合材料、生物制造和關鍵材料再加工等;其進一步發展的著力點是材料可靠性資質認證,促進供應鏈的透明化,構建制造相關的材料數據庫,合成材料對環境影響,關鍵材料的恢復等。 二、創新共享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共享是先進制造技術從研發到應用推動的基礎,通過基礎設施共享,還可以縮短新技術應用推廣時間,降低采用新技術的風險,并促進交叉技術的創新。先進制造研究院是技術共享基礎設施的關鍵一步,也是構建美國制造創新網絡的前提。每個先進制造研究院都集中研究一類先進制造技術,已經建立的研究院包括:美國制造研究院(研究3D打印和增材制造)、數字化制造與設計創新研究院(數字化設計、工程和制造等過程的技術和流程研發與應用)、先進復合材料制造創新研究院(比鋼更輕更強的材料)等九所研究院。美國創建國家制造創新網絡,旨在提供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共享,聯合產學研等各界利益相關者,推動跨領域的技術和產品創新,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等。美國制造創新網絡進一步發展的著力點是促進內外部之間通信交流機制建設,通過傳遞議題確保實時通信,構建治理架構,明確網絡運營的利益分配,保護知識產權,制定先進制造技術領域的動態識別機制。 三、對中國的啟示 第一,及時跟蹤國外發展情況,用發展的眼光解決中國問題。美國憑借先進的技術研究能力和工業基礎及成熟的消費市場,更易捕捉到未來國際產業發展的先機,通過生產模式、生產設備及技術人才的變革,贏得未來競爭的制高點。我國正面臨“三期疊加”期,經濟轉型和制造業結構升級過程中還會出現很多問題題亟需解決。因此我們應該密切關注美國等發達國家的經濟發展戰略布局及變動方向,用發展的視角解決中國發展中突出的問題。 第二,加強研發創新,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引導創新的正確理念。我國研發創新應該加強政府的有力引導,為學術界和產業界牽線搭橋,促進真正的產學研一體化,加強在核高基領域的研發創新,縮短由科研成果向技術轉換的時間,延長技術的生命周期。要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切實推進創新,形成有利于出創新成果、有利于創新成果產業化的新機制。 第三,改革政府職能,完善頂層設計,積極引導和扶持關鍵產業和技術發展。 相比較于西方的**輪流執政,我國政府更能保證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以服務于國家和經濟。我國政府應該積極參與到未來經濟發展的藍圖規劃中來,憑借其掌握的優秀人力資源和智力資本,制定更加切實可行又惠及各行各業的戰略指導和行動指南,積極推動《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落實和評估,培育我國動態比較優勢,保證我國制造業在國際經濟格局中的領導力和控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