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莫大康 自去年”624大基金”推出,中國半導體業的發展進入一個新的時代,除了中芯國際與華力微先后宣布它們的28納米開始量產,加上長電等購并擴大之外,無疑紫光成了一匹黑馬。 對于中國半導體業,紫光可以認為是一家新加入者,但是它的許多行動己引起全球業界的高度關注。觀察紫光的行動,盡管外界有些人認為它可能是政府的”白手套”,然而紫光的CEO趙偉國予以否認,它說自己僅是”資本家”而己。 紫光的半導體夢有多大? 與其它的中國半導體公司相比,紫光的風格是標新立異,除了積極的入股美國,臺灣地區的企業之外,它不斷地展現自己的宏偉目標,而且逐漸的擴大,反映它的勇氣與決心非同一般。如2015年4月時,紫光提出要做到全球第一,展訊的CEO李力游馬上解釋為爭取5-10年之后手機芯片的出貨量做到全球第一,現在已經5年過去。 仔細分析展迅的這個目標是務實的,因為2014年時展迅出貨手機芯片4.5億顆,加上銳迪科的1.0億顆,共計5.5億顆,而且此話出自李力游之口更讓人覺得有譜。 同樣, 2015年5月25日紫光集團透過它旗下的銳迪科(RDA)在最新物聯網晶片發表會上 首次明確提出5年內的4大目標,一是營收達到百億美元。二是在手機晶片市占率也要達世界第一。三是進入全球fabless的前三名。四是它的市值要超過千億元人民幣。充分展現清華紫光要 打造中國的半導體國家隊。 今年11月5日清華控股旗下的同方國芯公告,擬向清華控股下屬公司辦理現金增資,募資800億元人民幣以投入半導體業務。 這次募資中,600億元擬投入制造存儲芯片工廠,另外37.9億元用以收購臺灣的力成25%股權,以及162億元擬投入對芯片產業鏈上下游的公司的收購。 另外,2015年11月紫光提出要籌集資金總計為3000億元,約470億美元,欲成為全球芯片制造商的第三。 由于中國半導體業與全球先進水平之間存在較大的差距,一直以來依“追隨者”的恣態呈現,是十分低調的,然而近期紫光的出現打破了沉寂的局面,并開始發出聲音。 盡管紫光的系列動作不太可能為旁人理解,尤其是外界的質疑聲甚多,認為單純靠錢,利用資本運作是不可能的,必需加上踏實地從企業開始一步步做起。但是作為企業一定要有勇氣與決心,缺乏目標是萬萬不能的。正如近期紫光的CEO趙偉國先生所言”如果不能成為全球前三大廠,很難在芯片產業中發展。接下來的五年是關鍵,由于中國的市場非常大,每年進口的芯片金額比石油還多”。 另外,中國的半導體分析師王艷輝(老杳)作了更深刻的評論,“這種瘋狂的舉動,不可能出現在傳統的體制下,更不是一般國企能做得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