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 徐上峰 盡管楊元慶說,“聯想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但是,誰都知道。聯想的困難才剛剛開始,而且,楊元慶面臨的是一個連環困局,按下葫蘆浮起瓢。 2008年時,業界曾傳出楊元慶要下課。但,楊元慶非但沒有下課,還把位置坐得更實了,薪資也水漲船高,成為中國職業經理人年薪最高的。 與那次的巨大壓力相比,這次,楊元慶面臨一個更大的困局。盡管楊元慶說,“聯想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但是,誰都知道。聯想的困難才剛剛開始,而且,楊元慶面臨的是一個連環困局,按下葫蘆浮起瓢。 繼上一個季度手機業務出現巨虧之后,聯想截至2015年9月30日的最新一季財報更為糟糕,巨虧7.14億美元。這也是聯想六年來首次出現巨額虧損。聯想給出的解釋是,這一季度產生了5.99億美元的重組支出,以及清理智能手機庫存的一次性費用3.24億美元。 上一財季發布時,楊元慶說要刮骨療傷,給聯想做一個“大手術”。但是,這個手術不好動,動得太晚了。如果說聯想身上有一個癌細胞,這時癌細胞已經擴散,切了也不一定管用,隨時有可能復發。 導致聯想今天之被動局面,主要是太過冒進的收購有關。過去兩年,聯想29億美元巨資收購摩托羅拉移動;23億美元收購IBM X86服務器。這兩樁收購,是值得商榷的。尤其是收購摩托羅拉移動,作為一家走下坡路的公司,聯想這筆巨資砸進去,雖然也獲得了海外的一些渠道,但整體來看是得不償失。 聯想的冒進,與華為的保守形成鮮明對比,華為其實早就可以收購其他手機企業,業界一度傳出很多聲音。但是,華為拒絕收購,采取穩打穩扎的策略。通過幾年品牌戰略,華為手機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手機企業,僅次于蘋果和三星。 華為與聯想其實很接近,手機業務曾經落后聯想。但是,聯想犯了一個錯誤,試圖通過收購快速擴張。今天,這種戰略已經不適用,而且,摩托羅拉品牌老化,聯想缺乏整合能力,這次收購,成了聯想的一個包袱。 華為總裁任正非就說,在全球經濟環境不好的情況下,一定要保持克制,不要失去理性,盲目擴張。聯想的打法,其實就是快速擴張帶來后遺癥。聯想要想通過收購來快速提升自己,但收購來的,都是不值錢的,或者別人不要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就認為,聯想花錢并沒有買到核心技術。 對楊元慶來說,現在壓力太大,傳統PC業務已經是夕陽產業,而手機業務,聯想給人太低端,無法產生品牌溢價。聯想對PC業務不能寄予太多希望,而手機業務,更是壓在聯想身上的一座大山。這座大山,讓楊元慶緩不氣來。手機賣得越多,虧損越嚴重。沒有品牌溢價的聯想,必須放棄傳統打法,砍掉中低端手機業務,往中高端發展。如果不能在中高端市場占有一席之地,楊元慶給聯想動的手術,是白搭。 這一次,楊元慶能渡過危機嗎?或許,給楊元慶的機會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