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顧文軍 紫光又出手,此次在臺灣。紫光集團與臺灣力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10月30日在臺灣新竹簽署策略聯盟契約及認股協議書, 紫光集團向力成投資約6億美元,以每股75元新臺幣的價格,獲得力成約25%的股份,成為力成最大股東。 ![]() 照片是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先生與力成董事長暨執行長蔡篤恭先生 芯謀研究全面分析,評論如下: 一、對于產業界而言,紫光在存儲器上的布局已經是“Nothing is impossible”,從設計到制造到封裝,從大陸到臺灣到美國,大手筆、高效率、全方位,精確卡位,打通全產業鏈,顯示出紫光在存儲器產業的的大手筆、大布局; 二、力成是美光的重要封裝供應商,去年在西安為美光專門建立生產線。此次紫光入股力成,全面布局存儲器,可謂“一石三鳥”:入股力成:獲得投資回報;投石問路:試探入資臺灣企業可能;迂回包抄:對美光形成“影響”與“包圍”,促進美光改變一些保守思路; 三、力成去年因為美光在西安單獨設廠,轉而兜售蘇州工廠,大陸多家央企國企等相繼介入,但最終都不了了之,皆因想并購或入股力成,但都沒能談成。而此次紫光卻“投其所想”,也體現出紫光在投資效率、決策和資源上的優勢; 四、紫光入股臺灣企業,可謂“道阻且長”——陸資入臺,比進入歐美市場還難,而進入臺灣的大陸資本,比在臺的外資更“不受待見”。單就此投資項目而言,25%的入股比例,應該是充分考慮了“投審會”意見的穩妥之舉,但是,“大干快上左突右攻”“飛躍式發展”的紫光,對談“紅”色變---何況“紅”的發“紫”的---臺灣業界來說,恐怕又將會“攪動一池春水”,引發陣陣“紅潮”議論。如若臺灣業界形成“驚弓之鳥”,紫光后續臺灣投資估計不會一帆風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