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增長放緩和成本上漲,半導體制造商掀起一輪并購熱潮,目的是簡化組織結構和產品線。 金融數據提供商Dealogic稱,今年以來芯片行業并購交易規模已達1006億美元,超過2014年全年的377億美元。 Dealogic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芯片公司并購案數量為276宗。相較2014年的369宗,芯片公司并購案數量呈下滑趨勢。但是,今年并購案的交易規模更大,例如今年5月安華高科技斥資370億美元收購博通(Broadcom)。 2015年芯片行業并購交易規模將繼續走高。彭博社報道稱,亞德諾半導體(Analog Devices)、美信集成產品、SanDisk和仙童半導體正在就不同的并購交易案展開談判。這些公司的發言人尚未就此發表評論。 宜普電源轉換公司首席執行官亞歷克斯·李道(Alex Lidow)一言以蔽之:“要么收購,要么就出售。”在領導芯片制造商International Rectifier 30年后,李道于2007年創立宜普。 削減成本 長期以來,芯片制造商一直通過并購方式獲取新技術。但是,最近很多芯片行業交易案與傳統行業的做法非常相似,主要目的是削減制造、銷售和開發等領域的成本。 舉例來說,吞并博通之后,安華高科技預計從2017年起公司每年可節約7.5億美元成本。在上周戴爾宣布斥資670億美元收購EMC之前,安華高科技和博通創造了全球最大規模的高科技并購交易。 在某些方面來看,芯片制造商此舉是為了應對不斷蠶食營收的激烈競爭。芯片還是一如既往地處于重要地位,如今更多的日常產品需要采用芯片,這些產品包括汽車、家電及其他家用和商用設備。 但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預計,今年全球半導體行業營收將下滑0.8%,這是自2012年以來首次出現下滑。Gartner預計,2016年全球半導體行業銷售額將增長1.9%,達3441億美元。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芯片制造商數量的減少,價格競爭態勢有望緩解,行業幸存者也可整合互補產品線。這種態勢還可以削減銷售渠道投入,制造商也能銷售大量可更好地協同工作的芯片產品。例如,英特爾計劃斥資167億美元收購Altera,此舉將讓英特爾制造新產品,以提升服務器等硬件的性能。 在宣布斥資46億美元收購半導體制造商Atme之后,英國半導體公司Dialog首席執行官賈拉爾·巴赫里(Jalal Bagherli)表示:“越來越多的客戶希望應對更少的供應商,獲得更多的價值,而且希望組件協同運行。” 同時,摩爾定律讓芯片制造商在每一寸硅片上壓縮更多的電路,新式芯片的設計成本逐漸增加。新式芯片采用更多的晶體管,設計用時更長,而且設計成本比早期技術高出數千萬美元。 換崗儀式 通過大量銷售特定產品,英特爾等大型制造商可以輕松收回這些成本。但是,其他制造商面向規模較小的市場開發產品,它們的營收很難彌補研發成本。同時,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的新入者還增加了價格壓力。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馬克•埃德爾斯通(Mark Edelstone)表示:“我們現在面對成熟市場的增長放緩通病,同時還要面對成本上漲和半導體行業的復雜性。并購是個挑戰。” 與芯片行業的成熟一樣,某些領導者的年齡同樣是一個因素。硅谷芯片制造商Micrel總裁雷蒙德·齊恩(Raymond Zinn)現年78歲,他已經領導Micrel 37年時間。今年7月,Microchip Technology斥資8.39億美元收購Micrel。 芯片行業分析師丹·奈爾斯(Dan Niles)表示:“芯片行業的CEO已經老去。在某種程度上這就是換崗儀式。” --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