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電子廚師 作為一名硬件工程師,尤其是小公司的硬件工程師,需要做的工作將會涉及整個項目的各個方面。我們的根本目的是:把自己設計的硬件系統,以最穩定、簡易的效果應用在項目產品中。希望我們國家的科技工作者能夠設計出穩定易用,安全可靠的產品,不是為了利益浮躁的前行。踏踏實實,步步注意,把我們國家的產品提升檔次,更加高端。 為了達到我們的目的,就這一年的經驗,做下整個工作流程的整理反思。 1、項目剛剛開始,硬件需求設計書由項目經理整合提出,提出以后,硬件工程師仔細分析需求,能做到的不能做到的都想好,有什么困難先提出,下面進行設計。設計階段將會有很多的復雜內容,各類注意事項,就我能想到的列出吧。 首先,我們的設計一定要原理上過關,所有的設計基本上都有典型應用電路可以參考,這也是為什么經驗豐富的硬件工程師比較吃香的原因。在這個行業中(如電力、消費電子)混跡多年的人,手中必然積累了自己設計、別人設計,引用Datasheet中的典型設計等多方面的應用電路,同時有自己的一套硬件庫(別人的庫再好再全,用起來的效率也不如自己的庫熟悉)。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可以在最短的時間設計出產品硬件雛形,對于公司來說,可以迅速占領市場,有很高的價值。 設計人員的原理圖,一定要考慮實際,這是給別人看的! 電源指示燈你不能不加吧;調節個電阻值,達到我們要的效果(如555,REF口),都要注明在原理圖上,用最簡單的方框,清晰明了。 ![]() 2、設計原理圖通過后,準備進入硬件選型階段。我們選的器件,一定會考慮應用溫度范圍、通用性、易用性甚至是ESD特性等,這一切,無不需要思前想后很久很久。舉個例子,一個10芯的接線端子臺,如果板子是平放的話, ![]() 這樣能比較方便安裝了,但是如果板子是垂直平面安裝,接線就要考慮了, ![]() 不選這樣的端子臺,如果產品內腔狹窄,接線手都塞不進去,這還沒完,這個端子臺10芯的廠家有么,需要利用兩芯的、四芯的拼出來不。必須打供應商電話確認有我們要的產品不,供貨期多少天。結束了這個確認,我們還要考慮通用性,如果這個端子臺廠家有貨但是供貨慢,那我們必須咨詢其他廠商的產品,端子臺要有三家可替換的型號,保證供貨,因為端子臺這個原料需要現做,不會有很多的備貨,供貨時間一定考慮在內。如果最后因為少一個長供貨期的器件,造成研發延誤,這個損失可不少。 3、硬件PCB設計 這個時候布局布線是一方面,還是從基本順序上走起。 原理圖通過了,進入PCB設計,與機械部件工程師反復溝通板子外形,就算項目對板子的大小沒過高的要求也要溝通。心中要有板子大小的預期,怎么方便布線,外形可以先用設計軟件把主要大元件試著擺擺,給機械工程師看看,外形標上直徑長度信息。這個外形設計如果項目比較急,在做完器件選型驗證后,可以提前擺放和機械工程師溝通。因為機械部分,樣品打樣時間,設計時間也是很長的,電子和機械同時開工可以進一步縮短研發時間。 正式進入PCB布局布線階段,首先,我們要把rule做好,四層板注意什么,雙層板注意什么,都要提前確定好。平時設計時,我的規則撿重點列列。 雙層板中,焊盤和鋪銅間距依據板子的大小,在20-30mil間固定,單獨應用在polygon。走線10mil到15mil的信號線,依據走線長度,連地的焊盤選用十字花連接,散熱慢點,容易焊接。 四層板中,因為要分割內電層,一般內電層分割間隔我選用了15-20mil的大間距,在內電層同網絡的通孔選擇直連。同一規則下,設置多個應用對象,細分的在上,偏向全局的在下。更多更具體的規則,如果需要,咱們私下交流哈,一起討論學習! 布局布線的要求,說實話,網上大神的經驗,論壇一搜一堆,我也是搜著大神的經驗,慢慢形成自己的風格習慣。還是希望大家,琢磨出一套自己的方式,穩定就行。 最后沒有具體要求的板子,補個淚滴,鋪個銅,鋪銅的容易出現連接不好的銅箔,加個過孔連接上下層的地,規則中也要vias變成同網絡鋪銅直連,這樣銅箔更新后不會變成十字花的樣子,降低連接的完整性(雖然看起來很漂亮)。再來個DRC,找找問題。 審核完成,進入硬件設計的最后階段,導出依據規范模版更改的BOM,原理圖的PDF導出(是用adobe虛擬打印pdf的方式,最大程度還原原理圖)。有時候還需要估價BOM(試過與非的BOM估價,還可以)。如果公司有需要就提供CAM文件。最后完成“制版要求”(提供給制板商,要求過孔蓋油啥的)。 4、項目硬件結束后的工作 現在看來,單純硬件工作結束,上面就已經完成(先忽略掉我現在會做的事情,神馬焊接調試,輔助生產部制作的一條龍服務)。其實不然,最后公司研發主管要是聰明人的話,會讓設計人員寫一份文檔: (1)描述硬件的總體框圖; (2)各個功能模塊的設計方案; (3)使用到的IO定義(比如,調試接口、USART、控制IO、LED IO); (4)總結(此版本的不足之處,還需要改進的方面); 這是對于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料,任何人都是可以被代替的關鍵,一個公司,研發可持續發展,也是任何人都是可以被代替的。說的有點嚇人,總歸是可以更好的發展嘛,新人接手工作更快。 以上想法簡單,而且不成熟,也就是日常隨筆吧。愿我們國家的科研力量少些浮躁,多些沉穩,更加穩步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