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告訴你一個秘密:如果你不是一個技術迷,你其實并不真正需要一個智能手表。 最近幾年,我一直關注可穿戴技術產品的新浪潮。最近,我先后試用了Moto 360、Apple Watch和新款Pebble智能手表。(之前還戴過Jawbone Up3和Fitbits手環。) 我之所以試戴這些產品并撰寫關于它們的文章,是因為它們有市場。它們中的每一個都優于上一代產品,消費者也在考慮是否購買。 舉一個例子:新款Pebble Time智能手表。Pebble Time擁有一些新功能。一些消費者可能會想:“我應該買199美元的Pebble Time,還是買349美元的Apple Watch?” 我可以告訴你,如果讓我從所有的Pebble手表中選擇,我將會選擇Pebble Time。它有一個彩色顯示屏,還具有“Timeline”功能,以及可愛的、復古風格的圖案。這款手表還是防水的,你可以戴著它游泳,它的電池續航時間長達四天。 但問題不在于你是否應該買這款新的Pebble Time或Apple Watch,抑或Samsung Gear。現在的問題是,你是否真的需要一個智能手表。 用戶首先要考慮的是,大多數智能手表只有和智能手機一起用時才是最適宜的。相比沒有智能手表的時候,我們和智能手機的關系并沒有變得更健康一點。 那種認為蘋果手表將成為iPhone殺手的觀點是虛假的。你的iPhone仍然存在。你還需要iPhone撥打電話。你也不會在智能手表上閱讀一篇長達800字的文章或者包含一份重要合同的郵件。除非你被困在一間浴室,只能看手表。 第二點要記住的是,大部分智能手表尚不成熟,似乎還在試驗階段。試驗一個新的可穿戴產品是對你的耐心的一場考驗。 這款智能手表也許看起來很酷,但它的電池續航能力差。或者,這一款智能手表的電池續航能力很好,但它的軟件很差。這一款具有光學心臟速率傳感器,但它并不十分準確。這一款應用程序很少,——當然它以后會有更多的。這一款有較多應用,但其中不少只是智能手機應用的精簡版本。諸如此類。 如果你在一個新的度假勝地休假,你發現那里的食物和飲料不是很好,房間里有漏洞,而且沒有熱水,但管理方承諾以后會改善這些問題,你會不會抓狂? 然而,當我們花錢購買新的高科技產品時,我們往往愿意給它們機會去改進。這不只是對智能手表而言,對智能手機及其他一些產品而言也是如此。 事實上,我在戴了某一款智能手表很長一段時間后,我發現我很想放棄這個東西——這樣我就不用老想著給它充電或擔心它看起來很愚蠢,不用老是聽到它那煩人的消息提醒。 最近,我到一個沒有智能手表的地方去旅行了兩個星期,在這段時間里,我沒有戴智能手表,并沒有因此感到我缺少了什么。 我只是在Re/code的年度Code會議上才開始想念智能手表,因為我注意到有一些同事戴著它。所以我把我的智能手表又戴上了。在第一次同新老板會面時,我們在同一時間收到一條“Time to Stand!”提醒。每個人覺得好笑。呵呵,社交控。 這并不是說我對可穿戴技術很鄙視,事實上正好相反。我是那種樂意數次嘗試一款新設備的消費者(這也是我的工作)。盡管有些不愉快的經驗,我仍然覺得可穿戴技術非常令人興奮。 就可穿戴技術而言,有兩個領域是我最關心的:身份驗證、健康和健身。 現在,當我走進健身房,我可以用智能手表來打卡,而不用拿出我的手機。我還可以在Whole Foods網站上用蘋果手表付款。 但也僅此而已。我希望它能夠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比方說,你可以用你的智能手表打開你的車門,你可以用它在銀行里為你驗證身份,你可以用它在加油站里付款,你可以用它打開辦公大樓或酒店的大門,你可以用它在圖書館里借書。上面所說的有些事情現在是可能的,其他的則只能期待未來。 關于可穿戴設備,我撰文最多的另一個方面是健康與健身監測。當你在跑馬拉松、舉重或者練習瑜伽時,你希望有個東西能當你的健康顧問,當你因為整天呆在辦公桌旁邊而需要有個東西能提醒你適時走動,你都可能找到一款適合的可穿戴設備。 但很少有一款智能手表能夠跟蹤你的每一個健身或者健康指標。你需要通過智能手環及其兼容的應用程序收集關于你的健康信息。 如果有一種智能手表不僅能夠監測你已經做了事情,還能告訴你下一步該怎么做,那將會怎么樣?如果有一種智能手表能夠知道你什么時候壓力太大,那將會怎么樣?如果有一種智能手表能夠根據你的心臟速率數據預測你的生病幾率,那將會怎樣? 這些都是很酷的想法。未來充滿了可能性。但現在的任何一款智能手表都還做不到這些。 因此,當你現在考慮是否要買一款智能手表時,你不應該問:“我應該買哪一個智能手表?”你應該問的是,智能手表能為你做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