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王國信 魚龍混雜的動力電池行業未來很可能迎來一次大洗牌。3月27日,工信部發布《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規范條件》(下稱《規范》),從企業基本要求、生產條件要求、技術能力要求、產品要求、質量保證能力要求、銷售和售后服務、規范管理七個方面對汽車動力蓄電池行業給出規范意見。 企業基本要求方面規定,鋰離子動力蓄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得低于2億瓦時,金屬氫化物鎳動力蓄電池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得低于1千萬瓦時,超級電容器單體企業年產能力不得低于5百萬瓦時。系統企業年產能力不得低于10000套或2億瓦時。 在技術能力方面《規范》提出,企業應配備相應的研究開發人員,其占企業員工總數比例不得少于10%或總數不得少于100人。“電池是電動車最關鍵的三大部件之一,工信部的意圖是鼓勵汽車動力蓄電池企業做優做強,從而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需求。”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劉彥龍向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 目前我國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數量眾多。中國電動車百人會在2015年初發布的《動力電池相關問題研究》報告中表示,我國電池行業生產企業數量多、規模小,在技術創新能力、盈利能力上與國外的動力電池企業相比差距很大。此外,行業存在產品一致性差,產業標準規范體系需要完善,缺乏行業規范、技術要求等。 據統計,截至2014年12月,《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內已有近150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生產的1600余款產品,累計總產量不足16萬輛,但涉及動力蓄電池配套生產企業卻有177家。“實際的數目還要多一點,可能有500-600家左右。”國內一家電池生產商高層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 在眾多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中,業內認為目前完全符合工信部產業技術標準和生產條件的只有10來家。“行業內約有近百家電池生產者,50家左右的專一電池生產者,但其中80%目前不能達到工信部的標準。”劉彥龍告訴記者。而在電池公司看來,情形還要惡劣一點。”五六百家中才有十多二十家合格,達標率預計在5%-10%之間。” 不過工信部的上述《規范》并沒有強制效力,其在性質上只是一個行業指導性的規范文件。“這個文件的目的是加快行業的優勝劣汰,形成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張家港國泰華榮某高層告訴經濟觀察網記者。而《規范》目前對行業并沒有產生立竿見影的沖擊,不過從長遠來看,規范之后很可能還會有相應的細則。 “我們也在研究這個問題,初步的判斷是未來國家層面會對電池產品進行認證,即像整車一樣達到標準的產品定期公布目錄,上了目錄才有資格配套。技術達不到的沒法配套,就會慢慢死掉。”浙江一家電池生產商告訴記者。電池廠已經感受到了發展的壓力,整體技術升級不可避免。 我國動力電池以磷酸鐵鋰為主,但電池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國內大部分采用磷酸鐵鋰電池的純電動車,電池容量等參數差距很大。由于技術原因,我國企業自主生產的高端優質的動力電池始終供不應求,新能源汽車企業不得不采購國外的動力電池產品。 實際上,目前行業內也正開始逐漸自我淘汰。“產能已經過剩,特別是鋰電池行業。”一名業內人士指出。大量新增的動力電池產能,以及大型企業的進入,將加劇動力電池行業競爭,并淘汰一部分缺乏競爭力的企業。 在工信部之前,科技部曾在今年2月16日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實施方案(征求意見稿)》對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技術動力電池,提出了量化的目標。該方案要求轎車動力電池的單體比能量2015年底達到200瓦時/公斤,比2010年提高一倍;2020年達到300瓦時/公斤,總體水平保持在國際前三名。 “無背景、無資金、無技術優勢的小型動力電池企業生存空間將被壓縮,退出或倒閉的數量將大幅增加,部分小企業將轉向做電動自行車、礦燈等進入門檻相對較低的領域。”研究人士認為。有研究報告曾預計,2015年中國僅動力鋰電池企業數量將從84家減少至40家,企業數量減少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