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今日報道稱,中國政府已經將一些全球知名技術品牌從政府采購名單中刪除,同時又增加了上千種本土產品。有業內人士稱,此舉主要出于安全因素考慮。 路透社對官方數據分析后稱,該決定的最大受害者是美國網絡設備制造商思科公司。2012年中央政府采購中心的名單上共有60款思科的產品,而到了2014年底,竟然沒有任何一款思科產品上榜。 此外,蘋果公司、英特爾旗下安全軟件公司McAfee,以及網絡及服務器軟件公司Citrix Systems也是嚴重受害者。 在兩年的時間內,中央政府采購中心名單上的商品數量增加了2000多個,目前總數量將近5000個,但增加的這些商品幾乎全部為本土品牌。而被批準的國外科技產品的數量下滑了1/3,不到1/2的安全相關產品得以幸存。 中央政府采購中心的一位官員稱,導致這種局面的因素有許多。例如,本土產品的數量較多,國內安全技術公司比國外公司提供了更多的產品保障等。 中國政府此舉正值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前雇員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曝光了美國政府的大規模監控活動之際。據斯諾登稱,NSA和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通過一個代號為“棱鏡”的機密項目,直接利用9大美國頂級互聯網公司的中央服務器,提取音頻、視頻、照片、電子郵件、文件和連接日志,以便幫助分析師追蹤個人用戶的動向和聯系人。 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中國WTO研究院院長屠新泉稱:“斯諾登事件成為一個真正的擔憂,尤其是對于高層領導。” 對此,思科發言人稱:“我們此前曾表示過,地緣政治方面的擔憂已經影響了我們在某些發展中國家的業務。”英特爾發言人稱,公司經常與中美兩國政府進行多級別對話。而蘋果和Citrix公司尚未對此發表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