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紹:肖震,電商專家,南京大學商學院兼職碩士生導師,上海順舟科技公司CMO 。順舟科技是一家為傳統家電廠家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的物聯網公司。 2014年移動互聯網開始和制造業融合,催生了智能家居市場。一個個和智能化沾邊的企業仿佛都如沐春風,兩眼放光。然而一年過去了,雖然有各種偽裝成已被風口吹起的豬,但老樹真的發新芽了嗎? 目前智能家居主要有以下5類參與方: 1. 系統集成商 2. 智能硬件開發者 3. 智能化升級的傳統家電企業 4. 智能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5. 提供云端服務的互聯網公司 標準是用來自戀的,商品才是用來賺錢的 其中系統集成商是以網關和標準來打造封閉的家居自動化集中控制。這個模式已經發展了10 多年,進展一直緩慢。主要原因是用戶過于小眾,局限于土豪層面和商業智能樓宇,價格不親民設置也不人性化。 做智能家居系統的頂層設計和統一的協議標準是這個模式的核心價值主張。但恰恰是這個訴求很難獲得市場各參與方的認同,因為市場的初期誰也不愿意成為別人標準的接入者,各家都希望有自己的標準。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價格也不足以產生購買欲,我曾經看到過一家系統集成商的報價單,一個小小的智能插座在各大電商平臺早已在百元之內,他們還在報價800元。還有就是因為要打造系統級的智能家居,需要用戶額外購買設置一個智能網關,極大的抬高了用戶的使用門檻。 我們可以看出傳統的智能家居系統集成商在2014年這波熱潮中,希望抓住時代的趨勢能夠老樹發新芽,結果發現除了多參加了幾次會展,多發了幾篇軟文外,在銷售層面幾乎一無所獲。歸根結底,用戶才是所有商業模式生成的唯一源泉,脫離用戶去設計方案標準只能是自娛自樂的意淫。標準是用來自戀的,商品才是用來賺錢的。銷售從來不是人為主觀的結果,而是市場的自主性安排。 看不懂的傳統家電廠家 傳統家電企業也在已有的產品線上推出了自己的智能家居產品。但都沒有在市場層面真正發力,誰也不愿意為尚未看清的新興市場多付學費。在智能硬件市場沒有進入成熟期之前,傳統企業很難真正的醒過來,在這波浪潮中可以預見大量的傳統企業會關門解體。因為他們無法看懂智能產品的本質特征,還停留在把它作為附加功能來獲取更高的溢價。 誰是新生產力的真正代表? 智能家居的火爆引發了圍繞這個市場的創業浪潮。主要以草根創業者為主導,生產一般外包,銷售采用眾籌和電商,開發者主要從事智能產品的設計開發以及市場造勢。智能硬件開發者是以具體的智能單品來逐個實現家居的智能化,從2014年初的智能插座開始一直到年終的小米智能空氣凈化器。 可以看出他們是智能家居未來的希望和生力軍,無論是傳統的系統家居集成商還是傳統家電廠家都很難承擔起家居智能化的歷史使命。這從國內的電商行業就可以看出,在美國排名前10的電商有8家是傳統的零售商轉型而來,而在中國排名前10的電商,傳統零售商全軍覆沒。就目前來看,智能硬件領域很可能會出現同樣的局面,在平臺型公司打造的生態下,開發者逆襲形成一個新的產業鏈。 智能家居市場還有一個參與群體就是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的公司,它們為傳統企業或開發者提供軟硬結合的一攬子的智能化解決方案,降低實現智能化的開發成本。這類公司在產業發展初期具有市場價值,但隨著行業的成長,會逐步被擠壓被邊緣化,或者它們升級成為平臺型公司,或者就被掌握用戶的互聯網公司所取代。 互聯網公司的云端布局真相 在這波智能家居浪潮中,真正的推動者其實是互聯網公司。企業的互聯網化和互聯網的物理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傳統企業的互聯網化的成功案例乏善可陳,互聯網公司作為新生產力的代表集中了社會各種資源從云端發力,在落地的過程中發現了智能家居、可穿戴等是個很好的物質載體。他們需要數據來進一步獲取用戶和粘住用戶,智能家居是個很好的大數據采集通道。目前京東主要做智能家電產品的互聯互通,阿里做企業的云計算服務器,百度做人工智能的技術儲備,騰訊做硬件的連接和硬件社交化。 作為智能家居第二戰場的開辟者,智能硬件開發者也存在著成長的煩惱。2014年雖然智能單品的數量眾多,但沒能形成一個像NEST那樣真正意義上的爆款。這和國內的家居消費觀念有一定關系,但主要還是由于創新不足,用戶體驗差造成的。我用過不少智能硬件單品,基本都是只能局限于3天新鮮感的玩具,沒有高頻次持續使用的熱情,而即使作為玩具大多也是不合格的。國內的智能硬件行業幾乎和國外是同步發展,也因此陷入了抄無可抄的苦逼境地。我們已經缺乏可以山寨的對象,這么多年我們的企業主要是依靠山寨國外暢銷的成熟產品然后價格降半做大市場,但智能硬件在全球范圍內都剛剛起步。也許在這次產業浪潮中,整天挖空心思想賺錢的國內企業能夠走出自己的創新之路,也許還是要等國外新品出來后我們再經過本地化微創新改造洋為中用。 無論怎樣,整個2014年智能家居這個概念都是一個閃閃發光的潮流名詞。我從沒有見到在消費者缺位的情況下哪個概念會如此的紅火。這個詞意味著任何一種落后的生產力和觀念,即使穿上新鞋走老路依然可以蠱惑人心。關于它,在2015年開啟之時,我更覺應該紀念,而非展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