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經濟日報 4家美國公司用近9000項專利構筑的知識產權壁壘,讓60多家企業先后折戟,巨額投入付之東流……這樣的領域,足以讓后來者望而卻步。然而,一家中國公司卻另辟蹊徑,精研知識產權規則,自主開發出FPGA芯片并實現了量產,成為世界上硅谷以外唯一成功的挑戰者。 FPGA,現場可編程邏輯門陣列,代表了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核高基”中的“高”——高端通用芯片中的一種,京微雅格的董事長兼CEO劉明博士更愿意叫它“可變芯片” 或“萬能芯片”。比起專用芯片“一把鑰匙開一把鎖”,高端通用芯片用途廣泛、性能強大,優勢明顯,說它是“皇冠上的明珠”也不為過,可以廣泛應用在航空航天、信息通訊、工業控制、智能家居、大數據和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智慧醫療和可穿戴設備等方方面面,尤其在一些涉及國家信息安全的關鍵領域,作用不可替代。 但是,這個領域的技術和市場被4家美國公司牢牢把持長達30年,這在競爭度極高、瞬息萬變的IT行業非常罕見,足見其門檻之高、壁壘之嚴、格局之穩固。 難以逾越的,除了技術本身,還有圍繞技術布局的近9000項專利。包括英特爾、IBM、摩托羅拉、飛利浦、東芝、三星等知名公司在內的60多家企業先后試圖涉足這個領域,投入分別在8000萬到3億美元之間,但是都收效甚微。 2003年,京微雅格的前身懷著創業夢在美國硅谷創立,2005年移師北京,開始了“螞蟻挑戰大象”式的艱難創業之路。 和所有“先驅”一樣,京微雅格很快也被攔在技術壁壘之外,面前出現兩個選擇:一是模仿。對于一個剛剛創立的小公司,這么做也無可厚非,畢竟生存是企業最重要的責任,但這樣的企業永遠長不大,原因很簡單,“一旦成長到進入別人的視線,就該到了出局的時候,因為你沒有核心的技術,只要對方動用知識產權對付你,你就會被清除出場!眲⒚靼堰@條路稱為“見不得光”。 第二個選擇,自主研發。這就意味著要突破層層專利圍墻,難度很大,“約等于‘找死’”,可一旦成功,回報也十分豐厚——行業話語權、發展主導權、可觀的市場回收等等,更重要的是,在關乎國家信息安全的關鍵技術領域不再受制于人。 “有些技術可以沒有,但這個技術中國必須擁有!”他們選擇了后者。 作出這個決定后,京微雅格陷入了沉寂。直到2013年第一款全新架構的FPGA產品發布,京微雅格整整蟄伏了10年。此時的京微雅格已經今非昔比,申請了 160多項專利,布局了“山”“河”“云”“星”四個產品系列,正在從低端向中高端市場邁進。現在的京微雅格也不再低調,顯示出厚積薄發的節奏,一年內連續發布3款新品,繼“泰山”“衡山”“金山”之后,“華山”“黃河”等一系列產品密集問世,日趨成熟。其多功能、高性能、低成本、可配置的應用平臺,以 “標準器件,個性定制,批量供貨,立即入市”的優勢正在快速被市場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