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頻率的時候,導通孔的影響不大。但在高速系列連接中,導通孔會毀了整個系統。 在某些情況下,在3.125Gbps的時候,他們可以采用一個樣子不錯的,寬的孔眼。在5 Gbps的時候將它變成一個支柱。了解引起導通孔限制的根本原因是優化其設計的以及驗證他們的第一步。 這篇文章將描繪一個簡單的導通孔建模與仿真過程,從中你認識可以得到優化設計一些關鍵點。 你不可能碰巧設計一個能夠工作在2Gbps或更高速率的互連。為了實現目標的數據傳輸速率,互連必須優化。在許多情況下,導通孔可能成為高速串聯的終結,除非導通孔經過優化,使其影響變小。 差分過孔問題的根源主要來自三方面,90%是通孔根viastub,9%來自通孔,另外1%來自return vias.所謂的導通孔工藝就是解決這三個關鍵點。 第一步是盡量減少通孔根的長度。作為一個經驗法則,通孔根的長度,以密耳為單位,應小于300 mils/BR,Br是Gbps的速率。 第二個步驟是將孔路徑中的穿透部分使其接近線的阻抗,通常為100歐姆。不同導通孔的阻抗差通常都低于100歐姆,因此,在可能的情況下,盡量減少其直徑,增加間距,清孔,增加層上的通孔,并清除所有無用的焊盤。另外,周圍線路阻抗可以減少。通常,即使是65歐姆的阻抗差都將導致小于-1 dB的插入損耗,更別說是在15GHz,100歐姆差的系統中了。 最后,在信號空附近放置相鄰的return vias將有助于控制普通信號在系統中傳輸而產生的信號噪音。對于不同系統,引入return via對于信號質量來說并不一定是至關重要的,雖然這總是一個好習慣。 一旦這些關鍵點都被優化,考慮到真是情況的限制,我們總是有相同的問題,他會正常運作么?在處理導通孔的工程上我做得已經夠好了么? 回答這個問題的其中一個方法是建立一個測試設備并進行測量。這是“測試性能”的做法。代價十分高昂,費時間費資源,但最終結果會是您大大提高產品可靠性的信心。另一種方法是在確定硬件和提交建造之前對最終設計進行仿真。 唯一能精確仿真差分過孔的是使用三維全波電磁場解決器,諸如安捷倫科技和CST所提供的那種。這些工具已經被證明十分準確,很容易來解釋那些不同的和共同的影響,包括來自返回路徑的影響,但一般都比較復雜。該工具的S數表現模塊可以用在許多系統仿真器里面,來預測第一級和第二級影響。這是一個完善的過程。 不過對于某些導通孔結構,差分阻抗特性可以用一個非常簡單模塊取得近似值。用這種方法,分析預制可以縮短到幾分鐘而不是幾小時甚至幾天。它亦可以深入分析導通孔會面臨多少可能的問題,以及對于設計相對重要的特性。所以在高速串聯中導通孔效應評估的時候,我們總是先使用簡單的模型。相對于投入的精力,回報是巨大的。 首先,差分過孔可以被模擬成一個統一的差分對,具有差分阻抗和介電常數。它被分成兩個或三個均等的部分,這取決于信號層是如何進入和離開導通孔的。這些部分中唯一的區別就是其長度。他們都有相同的差分阻抗或奇模阻抗,以及介電常數。 這兩個導通孔的差分阻抗可以基于twin rods典型阻抗分析模型進行粗略估算。如圖1所示 差分阻抗可以通過twin rod模型進行估算: Z0 =差分阻抗(歐姆) D =導通孔直徑(mils) s =中心到中心間距(mils) Dk =有效介電常數大約4–6.5 例如,如果算上glass weave和樹脂介電常數為5,間隙是60密耳,導通孔的直徑是30密耳,那么其差分阻抗是: 導通孔一般會低于100歐姆。怎么樣的值是我們可以接受的呢?最常見的關于信號完整性問題的答案是,“It depends.”如果-1dB的插入損耗是可以接受的話,那么導通孔的阻抗可以低至65歐姆,但在到了100歐姆環境下仍然能滿足這種性能規格。 一般來說,只有對整個環節使用這種電氣模型進行仿真,才會給你一個自信的答案。這個簡單的差分對模型是在你制造之前,使你對設計確立信心的必要元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