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媒體報道北京元心科技公司推出的第一款號稱真正國產自主的智能移動操作系統“元心”,從曝光的圖片來看,元心系統可以和Android系統共存,用戶在開機時可自由選擇啟動到哪個系統。 一家今年8月剛剛成立的公司,居然能開發出難度極高的自主操作系統,不禁讓人懷疑。果然,很快就有微博爆出,元心前身是網秦等從Nokia購買了全套源代碼的Meego。 事實果真如此嗎?這些年中國芯,自主操作系統又有哪些是忽悠呢? 元心的真實身份 其實對于元心OS,元心科技的董事長史文勇自己也承認該系統并非從零開始,而是采取引進消化吸收的方式,對Linux開源項目“Mer”進行二次開發,掌握系統的全部源代碼和技術演進方向,并對系統框架、安全服務和圖形系統進行大量技術改造的結果。 實際上Mer的前身就是諾基亞的MeeGo,后者在計劃終止后開源,源代碼移交Linux基金會管理并成為現在的Mer開源項目,至于元心OS則是Mer的一個分支,可以說是Meego的衍生產物,和現在的Jolla Sailfish OS可以算是兄弟。 而MeeGo的前身是諾基亞的Liunx操作系統Maemo,在Nokia于Intel的合作后,Maemo和Moblin合并才改稱Meego。 不過,據說兩者合作時貌合神離,手機上的Meego大部分東西還是來自于Maemo。從血緣上,這個元心OS其實算是諾基亞的子嗣。 自主和偽自主 在中國IT的歷史上,元心OS這種開源項目拿過來改改就當自主創新的例子很多。 有人開玩笑說,國外一有了開源授權,我們就有了“自主”。事實也確實如此,中國這些年來所有IT行業的所謂“自主”一定和國外的什么項目有關系。 早些年,鬧得沸沸揚揚的“漢芯”事件,居然找民工來打磨掉國外芯片上的字來冒充自主,騙取經費和資源。 后來搞的麒麟操作系統,被人家反編譯,證明絕大部分就是FreeBSD。 靠譜的操作系統是有的,前一段有個960操作系統,這個是真是從Linux核心做起開發的,做了好多年,算是級別很高的自主了,但是它也離不開Linux核心。(其實安卓也離不開Linux核心) 靠譜的國產芯也有,海思和瑞芯微的芯片都在市場上熱賣,但是它們離不開ARM的授權。 這里說一下爭議很大龍芯,龍芯一度被外行當作“漢芯”的翻版,其實龍芯處理器技術確實是自主研發的,只是指令集買了MIPS的。自己做一個指令集不是不行,沒軟件誰用啊?當然,在移動浪潮下,龍芯性能不足、功耗太高沒有民用市場,只是一個研發項目。 中國在IT行業是后來者,所有的標準都是別人的。自主創新肯定要先從學習開始,要買別人的授權和技術,這個無可厚非。 而偽自主可恨之處在于它拿國外現成的技術改改就當自主創新,沒干什么實質性工作就騙取國家的科研經費和高額補貼。部分小團體發財,但是浪費寶貴的國家資源,以民族主義騙取中國消費者的感情和金錢。 “漢芯”這種偽自主的騙局是應該被唾棄的。 真正的自主離不開市場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自主創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從學習跟隨,到超越創新是一個很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只靠國家扶持是不行的,而要市場支持。 在真正的創新里面,960操作系統和龍芯都有自己的技術,算是程度很高的自主了。但是960不幸遇到了安卓和iOS,沒有競爭力,最后居然幾千萬就被收購了;龍芯一直在研發,但是出來的芯片總是落后于市場,有筆記本、有服務器、有盒子,就是賣不出去。 而瑞芯微和海思則相反,從自主程度上看,買授權研發,還不如龍芯的級別高。但是它們的產品市場接受,能夠自我循環發展,技術不斷進步,自主級別不斷提升,未來有希望真正的做到自主。 實際上,現在的國際巨頭當年也是這樣過來的,三星最早是做食品的;高通以前就是專利流氓,做芯片是后來的事情。 一家企業發展起來,自然會向產業鏈的上下游延伸。競爭會讓企業去研發或者收購核心技術,這些核心技術是和市場緊密相連的。 蘋果手機以前用三星的CPU,后來處于硬件護城河的需要,蘋果收購了芯片設計公司,研發出后來的A7、A8芯片沒人敢說是最最強的。但有了自主的“蘋果芯”。 所以,自主芯片也好,自主操作系統也好,都離不開市場。只有尊重市場需求,一步步腳踏實地,慢慢積累,自主核心技術才會水到渠成。(雷鋒網) 用微信也可以詢價啦!關注icjxc520,輸入型號、品牌,即可與集芯城IC批發商城的銷售顧問們實時洽談!隨時隨地手機微信快速詢價、查詢現貨,親們再也不用到處找名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