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發改委針對美國芯片商高通公司開展的反壟斷調查已滿一年,最終的調查結果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有消息稱,最快今年底會公布調查結果,但是高通方面對此都沒有公開透露任何消息。有消息人士透露稱,很可能高通馬上將會面臨高額罰款,相關的行業條例也會進行修改,而且這將有可能引發手機廠商之間的一場專利戰爭。 罰款最高達12億美元 在華正接受發改委反壟斷調查的消息公布后,美國高通曾回應稱,將繼續全力配合中國國家發改委的調查。高通方面稱,其投入了數百億美元用于研究發明創造,手機制造商們一直以來極大地受益于這些專利的各種發明。“我們以合理的使用費率授權專利來與手機制造商分享這些發明成果。”有消息稱,一旦反壟斷調查結果成立,高通面臨的處罰金額最高或將達12億美元。 去年12月13日,發改委對高通進行反壟斷立案調查,并在今年7月明確對高通的調查包括“以整機作為計算許可費基礎”等七項內容。隨著調查的逐漸深入,在一些問題上,高通承諾作出整改,并請求發改委中止對其進行的反壟斷調查。幾個月前,發改委官員透露,“高通反壟斷案”已進入最后處罰階段。 2014年第四季財報顯示,高通季收入66.9億美元,與上季相比減少2%,營業利潤與上季相比下滑4%,凈利潤則下滑15%。高通在第四季重挫,主要是因為反壟斷調查,除了中國大陸外,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和歐盟委員會都開始調查高通的授權與芯片業務。 作為全球最大的手機處理器和通信芯片制造商的高通,以專利技術為主要的商業模式,因此涉嫌濫用了自身的壟斷地位,特別是對專利權的濫用。在過去兩年里,高通在中國的營收增長了逾一倍,從2011年的47億美元上漲到了2013年的123億美元,占全球營收的近一半。 數據顯示,去年高通總營收248.7億美元,其中49%來自中國,高達123億美元。有分析指出,如果反壟斷調查結果成立,按照營業額1%-10%的處罰金,高通最高或將被罰款12億美元。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認為,發改委等有關部門更多的是用時間換空間的方法,讓本土廠商在相對保護的時間內盡快壯大。而從長遠來看,中國產業界爭奪話語權還要靠芯片制造業的發展和專利技術的積累。 專利戰一觸即發 有報道稱,根據反壟斷結果,“反向專利授權”可能會被取消。據了解,所謂“反向專利授權”,是指有專利的廠商在購買高通專利時,必須將自有專利同步授權給高通,這樣其他購買高通專利的廠商可以免費使用他人專利。這項協議意味著,即使一些手機廠商使用了別家廠商的專利,只要采購了高通的芯片,就不用擔心專利的收費問題。有觀點指出,這等于給一些缺少專利的手機廠商帶了一頂保護傘,放縱這些廠商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并不會在專利問題上作出相應的規避。 顯然,這樣的規則對于缺乏專利的新興手機廠商小米、OPPO等是有利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華為獲得的專利授權量近3萬件。截至2013年底,中興通訊在全球專利擁有量超過5.2萬件,累計專利授權量已超過1.6萬件。有統計數據顯示,小米發明授權僅有10項,OPPO有103項。 有評論指出,這條協議的取消,未來手機廠商們之間的專利價值將會逐漸凸顯出來,專利戰將有可能隨時開打。 來源:羊城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