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財經日報 薛皎 舊金山南端從帕洛阿爾托(PaloAlto)到首府圣何塞(SanJosé)一段長約25英里的谷地,在1971年被賦予一個頗具生命力的名字——硅谷。一個世紀前,這里還只是一片果園和葡萄地,但伴隨著20世紀90年代IT產業的興起,硅谷變成了世界的人才高地、全美風險投資的高發處,無法比擬的創新環境成就了它幾十年來不可替代的魅力。 但如今,年過40的硅谷似乎也面臨著“中年危機”。互聯網時代人才流動性的增加,中國、以色列等新興科技大國的崛起以及因硅谷科技“泡沫論”而變得畏首畏尾的風投公司,種種不利因素不禁讓人產生疑問,硅谷是否魅力依舊? “硅谷由于生活成本的增加,很多創業公司尤其是社交媒體類公司逐漸分散到紐約、波士頓、洛杉磯等城市。此外近兩年來越來越多歐美公司來中國尋求發展,活躍程度前所未有。盡管如此,我認為對于像蘋果公司這樣真正的科技類公司來說,硅谷的吸引力是不會褪色的。”高原資本(中國)董事總經理涂鴻川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說道。 壟斷地位不保 10月27日,英國風投公司Atomico發布最新的調查報告,出人意料的是,在過去10年間大多數估值達到10億美元以上的科技初創企業并非來自于硅谷,越來越多優秀的科技初創企業出現在加州灣區以外的地區。 這份報告的研究對象是那些在過去10年里通過首次公開募股(IPO)、出售以及融資等手段達到10億美元估值的134家公司,而最終結果顯示,其中60%的公司都在硅谷以外的地方創立。 在這134家公司中,有79家美國公司,其中有52家來自硅谷地區,另外有26家中國公司和21家歐洲公司,此外沒有一家公司來自拉丁美洲、非洲或者中東地區。 雖然目前硅谷仍是美國擁有最多身家10億美元以上科技初創企業的地區,但紐約、波士頓、洛杉磯等城市正以更快的增長速度威脅著硅谷的壟斷地位。 據股權眾籌平臺Angelist對今年上半年的美國初創企業增長比例進行的統計,美國南加州地區(包括洛杉磯、爾灣、圣地亞哥等)以5.3%的增速位居第一,超過了硅谷4%的比例。 在洛杉磯,自2012年開始有超過250家的初創公司融資額超過100萬美元,并且初創公司融資總金額正以每年30%的速率遞增。 有人這樣描述洛杉磯“全民創業”的盛況:“當你走在洛杉磯的大街小巷,迎面而來的陌生人開場白如果是‘你知道,我有一個很好的項目在融資……’請不要感到意外。” Atomico公司創始人尼古拉斯·澤恩斯托姆(NiklasZennstrm)對此解釋道:“互聯網以驚人的速度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普及和應用,全球化擴展顯得越來越重要,現在美國以外的科技初創公司也可以接觸到大量資金,這意味著全球范圍內將出現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即隨著時間的推移,在硅谷以外地區創立的大型科技公司所占的比重將越來越大,”他進一步指出:“硅谷已經不再是科技界唯一中心。我相信企業的誕生地與其成功的關聯度將越來越低。” 涂鴻川對本報記者表示:“硅谷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生活成本尤其是住宅價格的增長,對人才的吸引力下降。通常創業公司的員工拿到的是公司的期權,而工資水平是比較低的,所以生活壓力較大。” 據美國房地產網站RealFacts的數據,位于硅谷南部的圣克拉拉郡(SantaClaraCounty)——谷歌公司總部所在地——每月房租平均為2321美元,相比2013年增長了9%。而該地區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為9.35萬美元,也就是說,對于一個長期租房的家庭來說,每年30%的收入都要花在房租上。 而位于硅谷中心的小鎮阿瑟頓(Atherton),更是一躍成為美國房價最高的地方,目前房價中位數達到470萬美元。 這樣的房價,不僅對于普通工薪家庭,就連拿著豐厚年薪的程序員也為房價發愁。早在2005年,就有報道稱谷歌員工為了節約房租,干脆住在了公司。一位名叫本·迪斯克(BenDiscoe)的谷歌前員工甚至在車里住了一年多。 “我花1800美元買了一輛1990年的GMC面包車,這就是我13個月全部的房租了。”迪斯克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泡沫論”阻礙硅谷發展 除生活成本過高導致人才流失、美國其他城市的崛起等因素使硅谷吸引力大不如前外,科技初創公司存在嚴重“泡沫”一說也讓大量風投公司對于投資硅谷這塊寶地變得更加保守。 10月25日,衡量硅谷信心水平的季度調查顯示,今年第三季度風險投資者對于硅谷的熱情自2012年初以來,首次出現下滑。第三季度信心指數為3.89(滿分為5分),上一季度為4.02。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科技初創公司的天價估值和市場過熱導致動輒出現的大規模融資是造成風投公司對硅谷初創企業信心下降的主要原因。 最近幾周,頻繁有風投界大佬站出來警告稱,初創企業融資和燒錢速度太快。 硅谷備受推崇的風險投資人比爾·格利(BillGurley)表示,當前的投資環境讓他聯想到上世紀90年代末的科技泡沫,“硅谷承擔的風險越來越大,這是自1999年以來前所未有的。現在的科技初創公司燒錢速度驚人,一旦市場形勢變化,許多公司將會‘蒸發’。原因只有一個,大部分投資人無所畏懼,每個人都很貪婪。”格利說道。 風險投資公司ExpansiveVentures合伙人喬恩·索伯格(JonSoberg)也指出,科技泡沫已經越來越大。“預計風投公司將在未來幾個月更為保守。” 涂鴻川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從2013年年底開始,風投公司“出手”概率減少了很多。 “主要有兩個因素,一方面從2012年第三季度開始,整個美國股市上行,許多創業公司成功以高市值完成IPO融資。但今年第三季度股市出現波動,企業通過IPO融資的門檻逐漸提高,使得風投公司變得更加謹慎;另一方面,大量的并購推高了公司的估值。如2014年2月,Facebook斥資190億美元收購了收入僅為2000萬美元左右的WhatsApp。因為Facebook是按用戶活躍度(DAU日活躍用戶數)來計算的公司估值,類似這樣的并購比比皆是,因此推高了公司的估值。”涂鴻川說道。 但他同時強調,初創企業估值過高時,風投公司會變得更加謹慎,投資放緩是正常現象,“VC完全不考慮硅谷是不可能的”。 “硅谷對于中國的‘BAT類’公司仍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以前以合作為主,現在更多的是戰略投資,進一步的并購也屢見不鮮。”涂鴻川說道。 中國魅力大增 當硅谷正被“中年危機”困擾時,中國則以朝氣蓬勃的態勢迎接更多創業公司的到來。 “以前從沒有看到這么多來自北美、歐洲的創業公司來中國募資、尋求合作,這兩年市場變得十分活躍。”涂鴻川對本報記者說道,“中國市場的魅力非常大,尤其是在游戲行業,包括手游以及社交類游戲,此外還有做設備的公司。中國市場大、產品研發領域人才也很多,此外,中國投資者給的估值也比較高。” 他表示,2010年以來,北京有超過10家互聯網領域高科技公司上市后估值大于10億美元,公司數量僅次于硅谷世界排名第二。 數據顯示,在過去10年里,在硅谷創立的科技企業總資產為300億美元,而硅谷以外地區所誕生的科技企業的總資產達到了500億美元,其中,僅在中國創立的科技企業的資產總值就達到了100億美元。 涂鴻川還指出,“近年來,由于北京生活成本、空氣等問題,現在也有很多初創公司去深圳、杭州、南京等城市尋求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