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電子元器件垂直電商科通芯城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交易,代碼為“00400”,融資規模約為14億港元。該股開盤價為4.00港元,與發行價持平。 7月7日,科通芯城宣布于港交所主板上市計劃,預計發售3.438億股,IPO(首次公開招股)定價區間為3.20至4.48港元,最高募集15.40億港元。按照開盤價4.00港元計算,科通芯城市值約為55億港元(約合7.1億美元)。 招股書顯示,IPO完成后,該公司CEO康敬偉持有51.08%股份,其中通過其名下全資子公司Envision Global間接持股50.95%,是科通芯城最大股東。上市后,康敬偉身價約為28億港元。 科通芯城IPO共有3家基石投資者,分別為Unique Golden Limited、慧聰國際和Blueberry Capital Limited,總計認購5000萬美元(約合3.88億港元)。其中,Unique Golden Limited是神州數碼全資子公司,認購2000萬美元;慧聰國際是慧聰網子公司,認購2000萬美元。 科通芯城成立于2010年,為科通集團子公司,是國內首家面向中小企業的IC元器件自營電商。它的商業模式可以概括為:電子制造商向科通芯城下訂單,隨后科通芯城向大型供應商進行采購,并配送商品。 科通芯城的絕大多數客戶是電子制造領域的中小企業。2011、201和2013年,中小企業分別占該網站客戶總數的97.9%、96.5%及96.5%。 易觀國際的數據顯示,中國擁有300萬家電子制造企業,已成為全球最大的IC元器件采購市場,2013年交易總額超過2萬億元。在上述300萬家企業中,只有約3000家大型電子制造商能夠直接或通過大型分銷商向英特爾、博通等大型供貨商提取優質貨品,約占企業總量的0.1%。余下的99.9%中小型制造商由于訂單規模較小等因素,在價格和資源上受到限制,這被科通芯城視為自己的成長空間。 另一方面,由于主要面向企業用戶,科通芯城的客單價遠超天貓、淘寶等B2C網站。招股書顯示,2013年科通芯城的客單均價為14.7萬元;今年第一季度上升至16.8萬元。由于客單價較高,物流成本僅占1%。 2013年,科通芯城實現交易額約39億元,占據國內IC元器件線上交易額的逾50%;全年營收為24.17億元,凈利潤8657萬元。相比之下,2012年2月1日至12月31日,科通芯城營收為1.99億元,凈利潤2962萬元。利潤方面,截至2014年3月31日,科通芯城第一季度未經審核營收為13.54億元,凈利潤2899萬元,同比增長319%,線上客戶總量為3141家。 科通芯城CEO康敬偉此前宣稱,該網站3到5年的目標是年銷售額1000億元,客戶量達到10萬至20萬家。 競爭方面,阿里巴巴B2B無疑是科通芯城的最大對手。但考慮到科通芯城目前僅有3000多家企業用戶,僅相當于國內中小型電子制造廠商總量的千分之一,它在短期內還不會面臨殘酷的“紅海”競爭。 值得注意的時,科通芯城一直試圖培育完整的IC芯片產業鏈。該網站曾舉辦“硬蛋·i未來硬件大賽”等活動,鼓勵創業者投身硬件,并吸引資本的關注,其中蘊含著以全產業發展拉動芯片需求的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