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尹汝杰 高科技公司的專利大戰近年來進行的異常激烈,美國嚴密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使得專利已經不再僅僅作為一項知識產權而存在,它成了一個公司組織進攻和進行防御的最佳武器,這鼓勵各個公司努力去創新或購買專利來優化自己的產品,這是我們樂于見到的,但正所謂過猶不及,對于知識產權的過度保護也使得一些事情偏離了我們的出發點,比如專利”流氓”的大行其道。 專利大戰因何而起 專利在今天變得如此重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國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這個體系也是美國在科技創新方面高不可攀的基石,它存在的目的就是保護知識產權不受侵犯,從而鼓勵企業去創新。而專利大戰只是它的一種極端表現形式。 美國很早就認識到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如果知識產權得不到保護,任何人都能輕而易舉地剽竊與復制別人的知識與創作成果,那就不能激發起時代創新的動力。70年代末,美國總統卡特第一次將知識產權戰略提升為美國國家戰略,從此,知識產權成為美國企業與政府的統一戰略。目前,美國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保護知識產權的法律體系,而且為適應社會發展,也會不斷對知識產權的架構、實施細則以及相關政策進行調整,美國在此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專利法》、《商標法》、《版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 我們從兩點可以了解美國法律如何竭盡全力保護產權人的利益:一是原告提交訴訟狀的門檻非常低,比如專利權人通常僅需要列出專利所有權、每個被告的名稱、被侵權專利的信息等五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提出侵權訴訟;二是懲罰力度非常大,大型公司動輒即需賠償上億美元。因為違法成本極其昂貴,一般的企業都難以承受,所以大部分企業都會對員工進行系統的知識產權方面的培訓,以避免員工去違法。在硅谷,新員工入職的時候,公司都會要求他必須簽署知識產權相關的協議,不僅要求員工保護該企業的知識產權,還要員工保證不侵犯前雇主或其他企業的知識產權。 目前在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起步比較晚,所以現階段還有很多問題。不久前我們發現樂視網侵權幫5買在中國內地擁有獨家版權的韓劇《信義》,給我們造成了非常大的損失。巧合的是,最近樂視又在起訴小米盒子盜播其影視作品,樂視又成了受害者。類似案子,層出不窮。可以看到,在對知識產權淡漠的市場環境下,如果缺乏對知識產權的尊重,任何公司都可能成為受害者。無論是侵權者,還是受害者,都將投入非常大的維權成本,降低市場效率。 正是由于美國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嚴厲措施,專利在商業競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專利已成為企業狙擊競爭對手、保持市場優勢的重要武器。在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憑借在芯片組領域的異軍突起,威盛成為英特爾最有威脅的競爭對手。為了打壓威盛,英特爾自1999年開始,先后在美國、英國、新加坡、德國、中國香港等地對威盛展開了猛烈的訴訟。作為反擊,威盛也對英特爾展開反訴訟。直到2003年,英特爾才與威盛達成和解協議,雙方各自撤回所有訴訟,并就雙方現有的產品線,簽署為期10年的交互授權協議。在這長達4年的訴訟中,威盛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其在芯片組市場的份額幾乎損失殆盡。 專利的這些外延屬性使得它變得奇貨可居,谷歌125億美元買下了摩托羅拉移動,很多人都認為谷歌此舉意在專利,有分析師估計,谷歌125億美元現金收購中至少有一半是用來購買摩托羅拉17000項專利,也就是平均每項專利40萬美元。 專利流氓必須打擊 我們都知道,對小孩的過分溺愛是嚴重的不負責任,一樣的道理,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也不應過于放縱,一些我們已經看到的錯誤必須及時糾正,否則這個保護就會背離初衷。 專利流氓又名“非執業實體”(NPE),它不會利用其技術來生產產品。相反,他們通過各種方式獲得專利,打造自己的專利庫,然后通過打官司從目標公司那里獲得豐厚利潤。原本可以創造經濟價值的專利,在他們那里變成了起訴別人并借以牟利的特權。 但這些人并不違法,他們做法完全符合知識產權保護的相關規定,高回報讓他們樂此不疲,根據前谷歌專利部門負責人的統計,在2000年之前,谷歌在專利訴訟中僅有一次專利賠償超過了1億美元,但2000年后直至現在,谷歌超過了1億美元的賠償已至少達15次,且至少5起專利賠償金額超過了5億美元。正因如此,大型公司往往成了被攻擊最頻繁的目標,蘋果、惠普和三星都成了專利流氓最大的攻擊對象。 目前美國科技公司每年都需要耗費大量資源來進行專利訴訟,而每起訴訟案的應訴費用是創業公司80萬美元,年營收超過500億美元的大公司平均為790萬美元,這讓大公司疲于應付,對于小型公司來說沖擊很大,其結果可能是產品延遲發布或重新設計,統計顯示13%的小公司在應付NPE官司后,就轉向了其他業務模式或直接關門大吉,去年,加州一家創業公司Ditto被專利流氓起訴,雖然起訴被駁回,但Ditto市值因此減少了300到400萬美元,不得不解雇了15名員工以支付訴訟費。 很顯然,這種專利流氓的做法正在像病毒一樣蠶食健康的創新機體,所以我認為必須對現有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進行修正,但我并不認為目前的專利保護制度已經嚴重影響創新,使得小企業生存困難,處處遭遇專利壁壘,各家公司應該向特斯拉一樣開放自己的技術。我覺得事實上正是嚴格的專利保護制度才更有利于小公司的發展,小公司可以充分利用專利法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盡管小公司沒有太多資源,可是他們仍然可以提交自己相關領域的專利申請,一旦獲得自己核心業務的專利,就可以獲得安身立命之本。而特斯拉公司的做法也有自己的商業考量,公司本身的市場策略就是共享技術。這樣一來,他們將持續成為這一領域的技術領導者和核心,贏取消費者的長遠信賴。在是否應該嚴格保護知識產權這個問題上,人類應該形成共識,即必須嚴格保護,我們歡迎那些為了保護自己的優秀產品而進行的專利大戰,但流氓行為必須人人喊打,我們共同的目的是讓人類永遠堅持不懈的進行創新,因為這關系到人類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