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年春節,“年貨買什么、怎么買”的話題又熱起來。隨著電商興起,今年京東、淘寶、1號店成為消費者搶購年貨的重要渠道,帶動年貨“新”消費走熱。數據顯示,淘寶、天貓目前的年貨銷量同比上升超過100%,1號店的年貨銷售同比增幅超過45%。然而,在強勁的互聯網經濟幫助公眾便利高效采購年貨的同時,也有人提出,這是否在沖淡傳統的年味道? 春節采購轉戰互聯網 新潮年貨受追捧 順應消費者互聯網購物的新趨勢,今年各大電商不惜血本,推出形式多樣的營銷攻勢,把傳統意義上的春節年貨采購打造成新的購物狂歡季,小至零食、文具,大至手機、家電,人們的消費選擇由傳統年貨的狹小區間幾乎延伸到囊括生活所需的方方面面。 京東發揮物流的配送優勢,開展“年貨立減,搶先回家”活動,家電、服裝、[url=]家居[/url]全部參與進來。淘寶則推出別有新意的主題促銷,比如“春節回家送[url=]健康[/url] 約上爸媽去體檢”的“送孝心”活動。在1號店列出的銷量榜單中,熟肉、白酒、茶禮遇冷,雜糧、橄欖油等養生[url=]食品[/url]受追捧。 網 購正呈現全民化趨勢,已不再是“80后”“90后”的專利。家住北京方莊橋北的辛齊女士今年網購的年貨,由傳統的老三樣“干貨、水果、新衣服”,變成了“盆栽、雜糧、健身卡”。 “每逢春節,家里都擺滿各種水果干果糖果,家家都一個樣,先不說大人小孩兒吃沒吃膩,自己買都買膩了。而盆栽可以讓家里多些生活氣息,健身卡可以強身健體,比單純吃吃喝喝過年更有意義。”辛齊說。 順勢而起的“馬上體年貨”也成了銷售新寵,給今年的年貨市場平添一絲喜感。據北京通州的天貓店主孫女士介紹,“馬元素”的加入使今年春節裝飾品市場比往年更為豐富,主題剪[url=]紙[/url]、吉祥物銷量比去年增加兩成,而傳統的福字與春聯的需求有所下降。 原北京市商業聯合會副會長張錫林表示,當溫飽的優先級逐漸讓位給健康,環保、智慧、養生逐漸成為當下人們選購年貨的新理念,互聯網上的新年貨受歡迎,其實是順應了當今社會消費理念的變化。 省心、省時、省力、省錢 網購年貨走俏殺手锏 艾瑞調研數據顯示,今年有64.3%的用戶有意愿網上購買年貨,網購年貨憑借其方便快捷、產品豐富、價格優惠的優勢席卷整個年貨市場。 隨著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商家配送范圍越來越廣,如今在網上不僅能夠購買到各國的[url=]服飾[/url]等,就連冷凍水產、冰鮮食材都可以“一鍵搞定”,這讓很多往年愛逛年貨批發市場的消費者心動。阿里巴巴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參加年貨節的商家已超過1萬家,商品數達到134萬件以上。 即將回老家探親的商春香說:“今年沒去實體店購買傳統年貨,不是因為那里的質量下滑或是信不過,而是排隊等候很耗時間,加上又沒有什么讓利優惠活動,購買熱情所剩無幾。相比之下,電商平臺營銷推廣做得就很好,主題特賣有新意,團購限時搶的價格令人心動,況且還包郵。” 在北京餐飲業打工的哈爾濱姑娘劉月亭說,網上采購年貨不僅選擇多,還省時省力。“我前些天搶到了回家的火車票,打算在網上給家里買些年貨直接送到家,省了來回大包小包搬運行李的力氣。”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明表示,在過去,年貨采購的形式主要是趕大集。近年來,消費行為的總趨勢呈現多樣化,網購豐富和補充了現場采購的形式。具體到網購年貨,人們選擇的范圍在老三樣沒有消失的情況下出現了新的消費品類,是總消費量增加帶動消費種類增加的必然結果。消費者選擇年貨的面越寬,說明經濟發展水平越高,社會越開放,這是一件好事。 年味會被宅經濟沖淡嗎? 隨著網購年貨大行其道,百姓當中也出現兩種聲音,可謂喜憂參半:喜的是互聯網平臺給消費者帶來了效率和便捷,滿足了現代消費者的需求;憂的是“科技”與“高效”沖淡了年味兒,稀釋了傳統生活方式中的民俗基因,省事兒的背后還有許多“遺失的美好”。 網友“達能貓”說:“特別想念以往的年味,一家人集體出動,興沖沖逛超市逛商場,忙碌準備年夜飯的滋味兒。宅經濟當道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懶得出門,也越來越難以湊在一起找到那種一家人共同忙碌的感覺。” 對此,中國民間文藝研究所所長、民俗專家向云駒表示,傳統年味不會消失,這一點不必擔心。民俗有一個逐漸融入、逐漸積累的過程,會隨著人生的歷程逐漸被強化,代代傳承,融入主體的社會潮流中去。年輕人有網購習慣,但是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加深,他們也會傳承傳統的消費習慣,這是民俗能流傳千百年的原因,不是技術發展就能替代的。 專家認為,聚集和消費,這是中國年文化的一種表現。過年我們歡樂祥和,與家人團聚、祈求平安,這些是人作為社會動物的本能需要和本質力量。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歡慶春節的形式會擴充和創新,但對幸福吉祥安康的祈求和表達是不會變的,因為人類豐富的情感需要不會變,傳統習俗有很好的自我調適和淘汰功能。 向云駒等專家建議,年為國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感情傳遞、社會交往的平臺,可以增強凝聚力、促進群體和諧。過年是一個過程,不是一天,也不是一個凝固的時間點,人們應當歡樂、釋放,順應傳統節慶由“小家庭”關起門來自己團圓,到“大家庭”親戚之間走訪,再到“社會狂歡”群體湊熱鬧的層層遞進,相互傳達人類共同的情感需求:團圓、祥和與喜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