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月24日消息,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近年來PC市場萎靡不振已經是個不爭的事實,相比每年遞增的智能手機和平板出貨量,人們曾經唯一的計算解決方案PC顯得像是“昨日黃花”。喬布斯曾經提出了“后PC時代”的概念,時值Mac電腦發布30周年之際,蘋果公司高管卻表示,“后PC時代”并不意味著PC退出歷史舞臺,只是PC將降格到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同樣的地位,Mac電腦也依然是蘋果戰略的一部分。 當蘋果在1984年推出首款Macintosh[url=]電腦[/url]時候,當時的人們都在考慮一個問題,是否有一天每個人都需要一臺個人電腦。如今蘋果公司正在慶祝Mac電腦發布30周年,同樣的問題卻依然困擾著人們。 Macintosh一體式電腦“即點即選”式的用戶界面和下拉式的菜單讓人們的計算工作大大簡化。如今功能越來越強大的智能手機和[url=]平板[/url]電腦正執行著越來越多的復雜任務,這些任務曾經只有PC能夠完成,這也讓人們產生了疑問:PC究竟將在未來科技界扮演怎樣一個角色? 也正是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蘋果的創始人,Macintosh電腦的推動者,在2010年的一次采訪中表示,如今的科技界已經進入了“后PC時代”。喬布斯用 PC和卡車來做比較,卡車在美國從農業國家向工業國家轉變的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逐漸被各式各樣的轎車所取代。 “PC就像是大卡車一樣,需要的人越來越少,這種轉變將讓一些人變得不太自在。我認為我們正經歷著這種轉變。” 蘋果高管日前接受采訪時則表示,“后PC時代”的到來并不意味著Mac電腦將畫上一個句號。與此相反,人們將見證一個逐漸演化的過程,Mac電腦將和iPhone、iPad一起,成為消費者可供選擇的多樣性計算設備,人們可以根據他們的工作進行選擇。 蘋果軟件部副總裁巴德·特里布爾(Bud Tribble)是Mac電腦最初研發團隊的一員,他表示“后PC時代”的說法有一定的誤導作用,PC并不會就此退出歷史舞臺,只是不再會成為處理計算任務的唯一一種途徑。 蘋果市場總監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則表示:“最終我們會發現,功能方面的差異將不再是移動設備和PC的決定性差異。外形方面的差異,以及在用戶生活中起到的不同作用,將成為兩者最大的差別。” 蘋果軟件工程高級副總裁克雷格·費得里吉(Craig Federighi)則補充,Mac電腦的核心作用將被云服務所取代,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云服務存儲數據或運行程序。最終所有其他設備將和PC擁有同樣的地位,而不像以前,是圍繞PC展開的“衛星”。 但很多跡象顯示,PC的經濟效應正在逐步衰減。 來自市場調研公司IDC的調查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在2013年達到了10億,達到PC出貨量的三倍。IDC預計2017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將達到17.3億部,[url=]平板電腦[/url]出貨量將達到4億臺。 相比之下,2013年是歷史上PC銷量最差的一年,預計出貨量為3.16億臺,同比下滑10%。IDC預計2017年PC出貨量也僅為3.2億臺。 將范圍縮小到蘋果的Mac電腦,去年9月截止的這一財年里,這款產品的出貨量同比下滑了10%,不過比起諸多競爭對手而言還是好了很多。IDC分析師杰伊·周(Jay Chou)表示,Mac出貨量已經連續七年超過PC整體市場。 按照出貨量來算,蘋果算不算全球前五大PC制造商,但卻成功避免了無休止的價格戰和日漸縮水的利潤率這些問題。Sanford C. Bernstein & Co市場分析師稱,雖然Mac電腦進展全球PC市場約5%的份額,卻占據了整個行業超過50%的利潤。 Gartner分析師范·貝克(Van Baker)表示,蘋果的策略一直是只提供高端電腦,在整個行業內也是獨此一家:“蘋果不需要和其他PC制造商打價格戰,也無需擔心利潤率的問題。” 盡管市場上普遍認為PC在創新方面已經跟不上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但蘋果卻依然在持續推動Mac電腦的創新,“垃圾桶造型”的Mac Pro和更加輕薄[url=]電池[/url]續航更長的Mac Air就是最好的例證。 席勒表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Mac依然是我們戰略中的一部分,它不就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