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芯片企業眾多,但都小而散,排名前10位的企業營業收入總和還不到美國高通的1/3,行業急需產業大鱷出現,紫光收購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只是小試牛刀,接下來國家還將進一步扶持政策,重點支持十多家企業做大做強,使其迅速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可以說芯片產業整合時代已全面來臨,以前那種散、多、小企業即將被大的企業集團所整合,國家下一步也將加大力度扶持集成電路產業,產業環境將會得到極大改善,產業將會迎來新一輪的高峰期!敝袊半導體行業協會執行副理事長徐小田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上海紫光集團在半年內收購了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可以算得上中國芯片業的標志性事件。“紫光集團收購芯片龍頭企業,與恒大進軍足球圈極為相似,在他們收購成交公告正式發布前,誰也不會把紫光集團與芯片企業聯系在一起,”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艷輝表示。 多小散急需整合 紫光集團為何要斥巨資收購與自己八竿子打不著的芯片龍頭企業呢? 我國芯片設計企業可以說數目龐大,有好幾百家,但大多數規模都很小。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13版)》顯示,2012年我國前10名芯片設計企業總銷售額為226.4億元人民幣,而高通(美國無線電芯片研發公司)2012年的營業收入為131.77億美元(830億元人民幣)。按此數據推算,我國前10家設計企業的總產值還不到高通的三分之一。 資料顯示:目前國內共有600家芯片設計公司,按銷售量可分為五個級別檔次,分別是:10億美元至1億美元、1億美元至5000萬美元、5000萬美元至2000萬美元、2000萬美元以下。年銷量接近10億美元的僅兩家,它們是海思、展訊通信,這兩家公司移動處理器、基帶芯片等領域具有較強的技術優勢。 第二個級別的企業不足20家,其中有華大集成、瀾起科技、士蘭微(行情,問診)、格科微電子、聯芯科技、中星微電子等,這些企業在人才儲備和技術儲備方面已趨于完善,在行業的某個細分領域已經站了一席之地。如瀾起科技、中星微電子在模擬與混合信號芯片、多媒體芯片方面有優勢;聯芯科技則專注于TD-SCDMA及TD-LTE的終端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有1000名員工,有能力為全球40多家終端制造商提供產品;格科微電子則在圖像傳感器芯片有較強的技術優勢,早在2010年8月,圖像傳感器芯片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就達到了19%。 博通集成、炬力、美新半導體等企業處于第三個檔次,雖然在細分市場有一定表現,但進一步發展難度較大,從某種程度上說,這些企業還未進入主流芯片業之列。 第四個檔次的企業,基本可以實現自負盈虧,但產品處于低端領域,主要靠價格取勝。 最后一個檔次的隊伍較為龐大,來自中國半導體協會IC設計分會的數據顯示,在我國大陸地區年收入過億元人民幣的企業有124家,近七成的芯片設計企業年收入不足2000萬美元。 “國際芯片業有一個說法,年收入達1億美元的公司算入行,到10億美元才能長期發展,10億美元以下的企業隨時有可能倒閉,”電子行業分析師潘九堂告訴記者。 如果按此標準,目前我國大陸入行的芯片企業不足20家,能夠稱得上可抗風險的企業僅有海思和展訊通信兩家。 資金投入不足,產業整合不到位等已嚴重影響了我國芯片業的健康發展和競爭力的提升。 “紫光集團收購展訊通信和銳迪科正是為了迅速改變我國芯片業目前這種小而散、缺乏競爭力的現狀,”王艷輝指出。從近期表面上看紫光集團的收購好像是資本運作,但下一步紫光集團肯定還會對展訊通信和銳迪科進行合并。這兩家公司合并后,其實力將會進一步擴大,估計每年營業收入將達到15億美元,盡管這個銷售額只有聯發科(臺灣著名的芯片設計企業)的三分之一,但競爭實力已大大提高,至少可以處在同一個競爭級別。 紫光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趙偉國也向媒體公開表示,紫光集團對展訊通信的收購即將完成,本次收購計劃有助于展訊通信與銳迪科兩家公司實現優勢互補,以提高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和市場地位,對中國乃至世界半導體產業格局都將有著積極的重要影響。 業界也都對紫光集團收購行業領軍企業展訊通信和銳迪科而一躍成為該行業的龍頭,充滿著期待。 “紫光集團收購展訊通信和稅迪科可以說是我國芯片業標志性事件,下一步估計會將這兩家公司合并打包在A股上市,以尋求更大的資金支持,”研究機構iSuppli中國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顧文軍如是認為。 新一輪大發展即將到來 目前“我國芯片業發展迅速,具有很大的市場發展空間。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來自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前三季度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1813.78億元,同比增長15.7%。其中,設計業574.23億,同比增長31.8%;制造業450.4億元,同比增長16.1%;封測業789.15億元,同比增長6%。 “預計今年集成電路增長將達到30%,遠高于世界同行業增長速度,年底估計將有兩家銷售過10億級別的芯片設計公司誕生,但不容諱言的是中國目前仍然是組裝大國,芯片主要來源還是靠進口,”徐小田表示。 海關統計數據也印證了徐小田的說法,今年前三季度我國集成電路進口量達1990.3億塊,同比增長13.5%;進口金額高達1752.7億美元,同比增長27.9%。 眾所周知,芯片業是典型的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具有競爭力強而且競爭全球化的特點,整合重組是行業做大做強、提升行業競爭力、產業鏈協調發展的必然趨勢,受國際競爭壓力的影響及企業模式向全產業鏈轉變的影響,中國芯片業將會步入資源整合的高峰期。 王艷輝亦分析指出,國家前幾年對芯片業的扶持采取的撒胡椒面式的平均分配,其特點是扶持對象多,資金分散,這適合產業發展初期的政策支持,其扶持模式為“資金分散、多點支持”,這在產業發展初期應當說沒有錯。但隨著行業的發展,行業需要有一批有競爭實力的芯片企業快速成長起來,以提高我國芯片業在國際競爭中的地位,國家就應該把資金集中到扶持有競爭實力的企業,使其迅速做大做強。 據了解,此次集成電路扶持重點將放在芯片設計、芯片制造、芯片封裝和上游生產設備領域,國家層面將會采取產業投資基金等方式,重點支持十余家企業做大做強。 “目前紫光集團收購展訊通信和銳迪科只是金融資本影響產業層面的一個嘗試,今后還會有更多的收購整合事件出現,國家接下來也將有更大的扶持政策出臺,其力度會遠遠超過‘18號文件(《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中國半導體產業也將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徐小田說。 來源:中國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