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知乎“國內外硬件創業環境有什么區別?”問題的回答,作者姜兆寧為硬件創業公司Yeelink聯合創始人。 國內外硬件創業環境最大的區別在于,國外的硬件產品生出來就是面向世界市場的(英文世界為主),而國內目前的團隊更多是面對國內市場(大陸為主)。 鑒于大家非常喜歡拿中國和美國對比,作為一個純粹中國團隊,參加過美國硬件孵化器(Haxlr8r)的創業團隊, 我這里就拿我們(Yeelink/Yeelight)和同期參加普通的美國硬件創業團隊(http://Spark.io)對比。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區別: 1. 供應鏈的距離(SupplyChain/Manufacturing): 這點中國團隊有優勢但并非滿分。在深圳可以找到所有的大型IC廠FAE和代理/模塊公司的銷售代表、技術工程師。美國早期得0分,后期可以找平。 但是如何利用好這個優勢,其實對于中國團隊是存疑的。為什么呢,因為很多中國同學們,特別是軟件工程師,性格普遍內向,到了深圳之后,反而沒有美國同學放得開,看到美國團隊小伙伴0中文水平,憑著iphone翻譯軟件,屁顛屁顛的跑到東莞和中山看廠,讓人感慨曾經西部大開發的美國人天生的探索精神。所以,中國團隊在中前期的成本優勢,在都獲取融資后,會逐漸在后期被美國團隊趕上。 2. 孵化器和加速器(Accelerator):美國團隊滿分。好的美國孵化器確實能夠顯著的為創業idea提速,除了提供部分早期資金外,能夠快速的講大量資源進行對接,不管是Halxr8r,500Startup,YC等等的孵化器大都有如下特點,創始人和Program Director本身就曾是創業者(類似Paypal幫),很多有技術背景兼具行業經驗,甚至曾是知名公司的發起人,能夠迅速的講公司創始人的眼界、人脈和格局帶上一個臺階。 而國內的孵化器目前對促進硬件團隊方面明顯不足(有這方面孵化器嗎?)。 3. 融資環境(Fund Raising):對于早期來說美國滿分,除了效果非常好的Kickstarter眾籌方式外(很多經過準備的項目都可以拿到10萬美金以上的啟動資金了,Haxlr8r的孵化項目普遍有30-50W美金,完成第一輪種子用戶募集和試產),還有非常優秀的早期天使融資途徑,比如非常流行的Angellist上活躍著大量的業余和專業天使(除了美國天使還有很多中東和俄羅斯大佬),經常幾個人湊十幾萬美金投一些早期項目,還有很多特別偏好硬件的,如果你講的故事好玩,有一兩個搭伙的小伙伴,還是比較容易拿到驗證概念用的早期資金的,花的謹慎甚至能夠順利的飛一趟中國拿出原型機來。 4. 種子用戶 (Seed User):應該說,國內的種子用戶環境相對比較慘,消費能力相對美國用戶弱很多,而很多美國種子用戶不但多,消費能力強,更能對開發團隊給出很專業的意見。而國內目前的眾籌平臺,對專業級用戶,特別是技術型中產階層吸引力不足,所以更像賣貨平臺。 5. 媒體關系和市場品牌(PR/Marketing/Branding): 這一點來說,對于不同的團隊組合來說各有優勢,但是對于從小玩DV長大的美國同學來說,這點還是普遍比較強的,SparkDevices的CTO是音樂作曲博士,CEO是美國達人的州Top10,而我的音樂課基本都做數理化了…所以面對媒體的天然呆就需要后期的長時間調整,徐小平老師說過,每個創業團隊都應該有一個搞音樂的,因為他干不了技術活,就一定會去突破和想事,這樣會激活技術團隊悶頭做事的死水,讓公司更有完整性格,這點我想非常有道理。 6. 產品定價(Pricing/Position): 這點中國團隊靈活性就很大了,可高可低。美國團隊0分,因為種種原因,他們沒辦法賣便宜貨。 7.銷售渠道(Distribution/Channel): 國內的走外貿方向(貼牌子)的話是的確有量的,但是賺不到大錢,沒有品牌積累,很容易被超越,而美國團隊幾乎沒人做OEM,全部做自己品牌,這點很有意思。另談一點,在硬件APP時代,如果同時維護大量的ODM/OEM第三方品牌訂單,單獨從APP軟件版本維護角度上面,對研發團隊來說也是相當大的壓力。所以具有智能化的硬件產品,應該未來的OEM/ODM會更加少,因為如果做的品牌太多,開發團隊的維護難度會/收益比會變得不能承受。 中國有些獨特優勢,比如山寨文化、知識產權可以抄近道等等,但由于這并非主戰場且有長期發展上的隱患,在這次回答里面先略過不提,后面再深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