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輪經濟危機中,如果說德國是歐洲經濟的擎天柱,那么我們可以說,這跟擎天柱正是由像羅德與施瓦茨這樣堅實的公司構成的。 中國人推崇“寧靜致遠”,羅德與施瓦茨可謂是致遠的典范。 當然,本文的目的不是為了贊揚一家德國企業,而是希望借鑒一下這家企業的品格 -- 當前我們很多人、很多企業所欠缺的那種品格。 羅德與施瓦茨最突出的品格之一就是立足長遠。長遠的眼光、長遠的規劃保證了這家企業的長遠發展。 1933年,羅德(Lothar Rohde)博士和施瓦茨(Hermann Schwarz)博士創立了羅德與施瓦茨公司。80年來,該公司在射頻技術領域一直處于領先地位。作為一家家族式的私營企業,羅德與施瓦茨放眼長遠,不被短期的眼前利益所局限,因此能為客戶提供持續、可靠的產品技術。 Lothar Rohde博士和Hermann Schwarz博士(圖片來源:elektronikab2b.pl) 在本屆中國電子展上,筆者與羅德與施瓦茨中國有限公司北京分部的分銷經理張曉帆先生進行了交流。張先生說,羅德與施瓦茨專注無線通信技術,在射頻、微波領域全球領先。在GSM手機時代,由于GSM是歐洲標準,羅德與施瓦茨占據了優勢,其第一款CMU200手機綜合測試儀的市場占有率超過50%。目前,羅德與施瓦茨的新一代手機綜合測試儀CMW500也占據很高的市場份額。羅德與施瓦茨全球員工總數約9300人,年營業額20億歐元。 張先生提到的一件值得思考的事實是,為了公司的長遠發展,羅德與施瓦茨公司堅持不上市。公司上市的好處是,它可以通過融資實現快速擴張,但弊端是公司會受到資本的影響甚至控制。也許羅德與施瓦茨因為不缺錢而選擇不上市,但最關鍵的考量還是為了自身的發展計劃不受外界干擾。張先生舉了一個例子:羅德與施瓦茨曾經為了開發一款示波器芯片而投入了數千萬歐元的經費。如果是上市公司,這樣的資金投入會影響公司的利潤和股價,因此很難獲得董事會的通過。私營公司則沒有類似的羈絆,這允許它在研發上隨意投入。總體上,羅德與施瓦茨每年將15%以上的凈收入用于研發。 除了保證研發投入,私營公司在產品質量、員工待遇方面也更具自主性。與上市公司相比,私營公司可以沒有極力降低成本的壓力。羅德與施瓦茨公司所有的產品都是自己生產,而不是采取外包的形式,這保證了產品的高品質。因為不用考慮外部股東的利益,羅德與施瓦茨為員工提供了很好的福利待遇,在鼓勵創新的同時保持了員工的高忠誠度。 張先生介紹說,羅德與施瓦茨于1985年進入中國市場,年增長率保持在25%左右。目前在華員工約350余名,營業收入3億多歐元。 在中國市場,2008年之前羅德與施瓦茨一直采取直銷而非分銷的方式。不過近幾年,公司自身的人力已經無法應付業務的擴張,他們將兩萬歐元以下的經濟型產品實行分銷。張先生介紹說,分銷的形式更適合一些通用電子測量產品;相比之下,分銷商更了解分布于各個行業的客戶的需求。為保證客戶服務,羅德與施瓦茨對分銷商進行定期培訓并配備支持工程師。 與安捷倫公司的拆分相比,羅德與施瓦茨公司在中國市場的銷售策略非常穩健。過幾年,如果我們再來比較一下德國的私營公司羅德與施瓦茨和美國的上市公司安捷倫(那時它肯定不叫安捷倫了)這兩個老對頭,那肯定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