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爭博士 我本人以前就做過多年的信號完整性工程師,現在自己開公司做SI設計咨詢,前幾年也經常做一些培訓(給一家培訓公司做講師),我就從一個講師的角度來說說我的一點感觸! 從多次的培訓需求征集結果看,需求可以說五花八門,很多工程師或者公司提出的需求歸納起來相當于:一次課程把所有的SI問題搞定。 培訓公司為了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當然就要把課程的內容作的全一點,覆蓋面廣一點。但信號完整性設計那么多內容,2天的時間不可能覆蓋到,可以說眾口難調。培訓公司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我講這樣的課程也不舒服,總是剛剛接觸到一點表面的東西,由于時間關系不得不放棄轉入下一個話題,沒辦法,得趕時間,要不講不完。有一句話叫不吐不快,但是在課堂上就是不能盡情的“吐”,有點憋得慌。 工程師對于信號完整性設計也有一個認知過程,很多人一提到信號完整性本能的想到仿真,其實這是一個相當大的認識誤區。每次講課我都會反復強調,不要把SI設計等同于SI仿真。SI仿真只是SI設計的一個環節。該仿什么?怎么仿?怎么解讀仿真結果,怎么判斷行不行?怎么做決策?這些不是會操作軟件就能搞定的,但這些卻正是SI設計最核心的東西。有人可能會說,導入模型看看波形怎么樣不就可以了,呵呵,不用多,真正做一個工程就能有感覺,沒這么簡單。單單一個該仿什么,可能就會難倒一大批人,更別說怎么利用仿真結果了。仿真軟件不過是一個工具而已,能不能用好,還要看工程師的知識底蘊。當然,SI設計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測試,這也是一大塊比較難的東西,我想做的比較深入的人一定深有體會。搞SI不能光用軟件仿一仿就完事,要做的工作還是很多的。 工程師門提出那些要求其實可以理解,只不過在一次課程中涵蓋這些內容不太可能。我以前也講過很多次仿真軟件的課程,Cadence仿真、Hyperlynx、SIWAVE、HFSS 等都講過。講完一個軟件基本的操作就需要兩三天時間,帶著學員練習操作很耗時間,所以這種課上很難深入的講SI知識。以前也出現過很多次這樣的事,講仿真軟件的時候,有人問SI知識的東西,因為其中部分仿真他不知道為什么要做。講SI知識的時候,也有很多人問仿真的事情。很無奈,也只能利用空余時間單獨回答這些問題,因為課上沒時間講。 掌握一門技術需要點時間來沉淀,有過來人指導的話能少走很多彎路。參加一次培訓不可能完全掌握SI設計,關鍵是能不能找到合適個人需求的課程,從這次培訓上盡量多的吸收自己需要的東西。有一家企業我去了不下5次,從基礎理論、到仿真軟件的使用、到怎么做仿真怎么做設計等,一次解決一個問題,終于把SI設計系統的做起來了。這是以前做過的項目中比較成功的一個。 希望工程師能保持平常的心態,循序漸進,只要道路不偏,很快就會走上正軌的,學會基本的SI設計不需要多長時間的,前提是別走彎路。當然想成高手的話,需要長時間積累,這個急不得。 怎么滿足工程師各種不同需求,提供相應的課程確實是個問題,我也針對性的開發了一些課程,大家可以到我的網站看看(于博士信號完整性研究網 ),有什么想法和需求希望反饋給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