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著名雜志《經濟學人》針對聯發科的發展歷程刊登了題為《連續顛覆者》(Serial disrupter)的評論文章。通過采取低價易用的策略,聯發科在光驅、電視機、功能手機、DVD等多個領域實現了自己的芯片逆襲,F在,聯發科在智能手機領域再次采用低價易用的策略搶占市場,并成為了全球第四大應用處理器制造商。以下為文章全文: 中國臺灣在全球IT市場的名聲有些自相矛盾:島上確實有數量眾多的IT公司,而且每年臺灣生產的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設備在全球市場上占有很重的份額;但臺灣本土的企業里面在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卻實在少的可憐。全球PC市場的大部分電腦都是由廣達(Quanta)、緯創資通(Wistron)等不為人所熟知的臺灣公司制造,然后貼上戴爾、惠普或者聯想的商標銷往世界各地。很多消費者的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的處理器也很有可能是臺積電(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生產的,而觸屏顯示器則可能是來自宸鴻科技(TPK)。如果你的智能手機或者平板電腦是中國大陸的牌子,那很有可能處理器芯片是聯發科(MediaTek)設計的。 2011年,聯發科才進軍智能手機芯片市場,那一年,全球智能手機總出貨量中有1000萬部使用了聯發科的產品。2012年,全球智能手機中有1.1億部使用了聯發科生產的芯片。在短短的一年時間里,聯發科智能手機芯片的銷售數量增長了10倍。而2013年,使用聯發科芯片的智能手機有望增長到2億部。除了智能手機之外,還有1500萬到2000萬部平板電腦將會采用聯發科的芯片。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芯片的營收有望為聯發科貢獻40%到50%的收益。2013年前7個月,聯發科營收同比增長35%,達到705億元新臺幣(約合24億美元)。今年上半年,聯發科的利潤增幅超過了60%。聯發科的創始人兼董事會主席蔡明介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在未來的三到五年里,聯發科有信心成為全球智能手機芯片市場最主要的兩大供應商之一。 實際上蔡明介對未來的預測是有根據的。美國市場研究公司Strategy Analytics分析師斯圖爾特·羅賓森(Stuart Robinson)指出,聯發科現在是全球第四大智能手機應用處理器供應商,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不到10%,略低于蘋果和三星,而智能手機處理器行業的領跑者高通占據了近50%的市場份額,優勢非常明顯。 除了制造芯片之外,聯發科還提供“參考設計”(reference designs),該服務集成了各種驅動和其他軟件,以便針對智能手機的其他零部件進行優化,使之與芯片緊密配合。該公司首席財務官顧大為表示,客戶可以利用參考設計實現基本的功能、然后增加其他功能,比如整合3D屏幕或優質音效等。他還打了個形象的比喻:聯發科負責供應牛肉,而“參考設計”則負責做菜。 很多不為西方所熟知的中國手機制造商都是聯發科的重要客戶,比如步步高、金立、OPPO和小米等。根據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統計數據顯示,在過去的兩年時間里,國產智能手機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所占的份額從25%飆升到了70%,而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規模也擴大了五倍。除了中國市場之外,聯發科的芯片市場還拓展到了亞洲、中東、非洲及其他國家和地區,在西方市場的份額也在不斷擴大。 在短短的兩年時間里,聯發科是如何在智能手機芯片市場開疆拓土成就快速發展的成功模式的呢? 哈佛商學院教授史兆威(Willy Shih)認為,聯發科采取的是以前一直堅持的“低價易用”策略:將技術簡化實用,這也為自己和客戶降低了進入門檻。聯發科創立于1997年,最初只是專門生產CD-ROM光驅控制器。之后,聯發科設計了一款僅需一個芯片的系統。臺灣其他的生產廠家紛紛采納了該系統,甚至像東芝、索尼這樣的大企業向聯發科跟進。2000年,聯發科在光驅控制器市場的份額超過了50%,徹底顛覆了被日本公司控制市場的局面。由此可見,蔡明介對于《創新者的困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的作者、哈佛商學院教授克萊頓·克里斯滕森(Clayton Christensen)的追捧,完全在意料之中。 成功之后,聯發科進軍DVD和電視機芯片市場,2004年聯發科又開始為功能手機提供芯片。2010年,采用聯發科芯片的功能手機超過了5億部。通過與中國經濟型手機制造商建立的密切合作關系,聯發科又迅速進入了智能手機行業。 低價策略是聯發科在市場上戰無不勝的強大利器。在發展中國家,消費者無法享受發達國家運營商提供的補貼,也買不起昂貴的手機。但蔡明介和顧大為認為低價手機并不意味著低端,他們為能夠向消費者提供價格低廉卻又設計先進的手機而感到自豪。上個月,聯發科發布了一款新的芯片,該芯片價格并不昂貴,但采用了ARM最先進的技術,F在全球絕大部分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的芯片都采用了英國ARM公司的技術。 雖然有著較高的增長速度,但聯發科也面臨著很多的挑戰。上海展訊(Spreadtrum)正和聯科發展開激烈的競爭,高通也已經意識到了來自聯發科的威脅。高通同樣出售設計參考,以幫助中國企業加速采用高通處理器的設備。蔡明介或許無法把行業老大高通拉下馬,但他正帶領聯發科崛起,并日益成為高通最強勁的競爭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