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算機系畢業的人,大概都會有一門專業課,曰為《軟件工程》,當年我不僅上了一次中文版的,后來學校搞什么中英教學,又上了一個學期的英文版的。盡管上了兩遍,但我回憶起來當年的教學內容。第一個閃念,卻是“大錘測試”,純屬是因為名字讓人印象深刻而已。
當年的我,學習也算認真的,上了兩遍的同一門課程,也是隱隱約約找到感覺了。什么需求分析啦、瀑布開發模型啦、項目管理啦、小組成員激勵啦。當時正處大三下學期,正開始憧憬著未來的就業生活。當時那個信心爆棚啊,只想著出社會后,在軟件公司即使領著一幫牛鬼蛇神,也能夠如何如何叱咤風云來著。卻不曾想,畢業后的第一年,只是查bug查得狗跳雞飛而已。總而言之,在這樣美好的愿景下,我對這門專業課還是比較上心的。
如今工作多年后,獨立完成的案子也不少,卻發現軟件工程里面講的這些東西,恐怕對于90%的國內公司而言,基本形同虛設。哎呀呀,偏題啦偏題啦。今日此篇,說說軟件分層的事兒。這只是軟件工程里面一個小小的分支,而它的理念也基本普及到每個軟件工程師的心中。但老實說,做得好的人還不多。(哎,這話該不該講我還猶豫挺久,說不定是自己公司太弱了,沒見世面呢,但不管怎樣,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目的是達到了)。
老外的東西,直譯過來,說什么高內聚、低耦合,對于沒有一定構建系統經驗的大學生來說,無亦于催眠良藥。哎,再贊一個加拿大,先工作再上學,再工作再上學,隨時可進修的教育制度。
我先用一個比喻來闡述一下軟件分層的概念,然后再來講述常見的錯誤,看看您躺槍了沒?
好吧,直接一點,先說嵌入式軟件模塊吧,它就是一個插座,接口就是插孔。
什么是軟件模塊呢? 說白了,你可以理解成一個獨立的xxxx.c檔和相應的xxxx.h檔。.c檔里面的東西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主題明確的幾個函數和一些變量等等匯集而成。.h檔呢,里面放的也是精挑細選的函數聲明,供別人調用。這個別人,軟件模塊叫做“上層”,它還說如果你是第n層,那么調用者就是第n+1層,你就是它的下層。下層不可依賴上層噢。這些函數,就是傳說中的接口。
在這里我急不可耐的要發第一槍: 許多工程師習慣把全局變量extern出來放到.h里面,這里我要很明確的不怕得罪人地表達: 我鄙視這種不成熟的做法。這種感覺如同把插座里面的導線裸露在機殼外一般。也許有人說,為了壓縮代碼空間,為了提高執行時間。但,我還是表示更加強烈的鄙視:時空效率的提高可不是這么干的。用這種做法壓縮時空只是戰術上的,小道爾,整個框架的修改調整方為正道。還有些工程師,習慣把只有a.c檔會用到的define常量,結構體,IO定義,enum等,放到a.h里面。最郁悶的是,所有的x.c xx.c xxx.c都包含有一個all_include.h文檔,而a.h就包含在在這個無所不包的all_include.h里面。這感覺,這感覺,就像所有的隱私都泄露在外,家丑,還有各種卡密碼...
回過頭來再說插座吧,插孔(接口)許多人還是整理得不錯的。可是插座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插頭,如果是一個轉換插座的話。更常見的是一個一米五左右的220V連接線,接往另外一個“插座”。在軟件上說白了,就是你這個module.c檔里面的代碼調用了哪些外部函數,所以包含了哪些.h檔,沒有了它們,你這個module.c就無法編譯過了。我們通常關心對上層提供了什么接口,卻常常忽略自己依賴了哪些外部接口。這部分,只有在軟件移植,特別是重大的平臺移植時,才能體現出來它的重要性。
平臺的移植,我們無法做到拔營即走,攻城略地。在51時代,我們無可奈何(源于靜態棧),只能放任它們。但如今m3的時代來臨,我們可以將所有的這些對下一層的依賴打包起來,整一整,對下層的依賴,可以整得像插頭一般爽利。
針對插頭這件事,我要發一個組合槍,裝的是霰彈,您可接好了。
第二槍:你的設備驅動嵌入式程序移植起來是不是巨艱難,因為它的插頭不利索。舉例說明如下:
1.裸露的寄存器名到處都是,比如p1^x = 0, tcnt = xxx, 這一部分最好用define打包在一起放在文件頭。
2.違法依賴了“上一層”的模塊內容。
在設備初始化函數中,你是否會直接訪問系統參數,不管是用全局變量也好還是函數調用。以lcd初始化為例。
lcd_init(void)
{
lcd_contrast_set (sys_para.lcd_contrast); /* 我最鄙視的全局變量風 */
or
lcd_contrast_set ( get_sys_para_lcd_contrast() ); /* 我次鄙視的層次不分明的風格 */
}
這個事兒,比較恰當的做法是。
lcd_init (uint_fast8_t contast)
{
/* 接下來你懂的 */
}
3.沒有保持設備驅動的純潔性,這個同樣屬于層次不分明的做法。以buzzer為例。
/*
input: 0,長嗶~~ 1,嗶 2,嗶嗶 3,嗶嗶嗶
*/
void buzzer_ctrl (uint_fast8_t para)
{
if (“應用層”狀態 == xxx)
{
return;
}
if (其他不相干的設備狀態 == xxx)
{
return;
}
}
這就他媽的坑爹,明明按合約說好了,我傳入參數1,就叫一聲。你說,你說,為何不叫,為何....
為了獲取其他模塊的狀態,你不得不在buzzer.c包含無關的.h檔在里面。這就是污染,玷污了設備的純潔。
這事兒也簡單,就是把if拉到外面判斷。你可能要說,那我要寫好多的if語句啊,浪費程序空間。哈哈,你就等著再中槍吧,希望你像紅軍一樣可以中槍不倒,繼續沖鋒,或者發表一大段的臨死表白。
存個草稿,未完待續
插孔 ----- 對上層接口函數,放.h檔,基本的要有,init, read/recv, write/send,其他的可以盡量的豐富多彩。放心,不調用就不鏈接(得懂鏈接器原理和操作方式噢),不浪費空間。
插座座體 ----- 主題明確的軟件模塊,
插頭 ----- 對下層的依賴,常常被忽略的地方,導致移植困難。m3/m0時代的到來,這一切終將改變,但對于函數指針的使用得有一定的造詣。
第一槍: 許多工程師習慣把全局變量extern出來放到.h里面,這里我要很明確的不怕得罪人地表達: 我鄙視這種不成熟的做法。
第二槍: 你的設備驅動程序移植起來是不是巨艱難,因為它的插頭不利索。詳見上述的舉例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