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企業家雜志主筆 冀勇慶 近期,由一條微博引發的傳聞令人震驚,說是王雪紅要賣掉HTC這家曾經獨領風騷的智能手機廠商。 不過,以老冀這些年的觀察,如果王雪紅要賣HTC,她就不是王雪紅了。這位前臺灣首富王永慶的女兒個性剛強,當年創業的時候都沒有跟老爸借錢,做的也是跟老爸的產業毫不相關的IT行業。 當年王雪紅剛剛創辦威盛的時候,曾經接到芯片老大、英特爾前CEO格魯夫的警告,她卻不為所動,一直頑強地堅守在CPU和芯片組領域。后來威盛進入手機芯片領域,又跟另一個霸主高通打得不亦樂乎。雖然威盛目前的狀況不太好,她卻一直都沒有放棄;HTC的現狀至少比威盛還要好一些,她又怎會輕言放棄? 在過去這些年里,HTC、宏碁、華碩、明基這些從代工走向品牌的臺灣IT企業都犯了同樣的錯誤,簡單來說就是“三重三輕”: 第一,重產品輕品牌。平心而論,很多臺灣IT企業的產品研發能力要比內地企業高出一籌,例如富士康、臺積電都有很強的產品研發能力。HTC的產品研發能力同樣也很強。從HTC的2012年財報可知,不禁大吃一驚:截止到今年3月底,HTC有17280名員工,其中有10925名技術人員,占員工總數的三分之二!而即使是華為這樣公認的內地高科技企業,技術人員的比例也沒有這么高。但是,也許是過去做代工的時間太長了,臺灣的IT企業一直都不善于做品牌,像當年宏碁花大價錢贊助了奧運會卻無所作為。HTC的品牌也不是很給力,定位搖擺不定,一直都沒法給消費者穩定的形象。 第二,重歐美輕內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幾乎所有做品牌的臺灣IT企業,在考慮全球布局的時候都是首先想到歐美,而把只有一條海峽之隔、同文同宗的內地放在最后。也許他們是考慮先占領了歐美制高點之后,再回頭進攻內地市場也不難。問題是,本來臺灣企業就不善于做品牌,要取得歐美消費者的認可需要長期的耕耘,而那里也往往是強手如林,不會給臺灣企業那么多的機會。由此,這些臺灣企業陷入了眼高手低的困境,歐美打不開局面,內地又不愿意投入資源深耕,還想成為全球品牌,難! 第三,重硬件輕整合。臺灣IT企業都是從硬件起家的,無論是芯片還是其它零部件都玩得非常嫻熟,基本功非常扎實,再加上同樣是臺灣企業的富士康、臺積電、廣達等代工之王的支持,他們往往能夠設計出讓人眼前一亮的硬件產品。不過,如今IT行業的形勢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個品牌要想脫穎而出,除了硬件強之外,還要能夠很好地整合軟件和互聯網服務,而在這塊,臺灣的IT企業普遍很弱。HTC一開始做安卓智能機獨領風騷,也是由于CM等軟件開發團隊的支持,不過后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不夠重視,這些軟件開發團隊都轉而優先支持三星了,這也讓HTC的智能機在發布時間上屢屢落了后手。 如今看全球的智能手機市場,看似三星和蘋果占據了壟斷地位,其實還是有很多的機會。隨著智能手機普及化、低端化、平價化的趨勢,如果沒有革命性技術和商業模式出現的話,三星和蘋果這哥倆終究拼不過以渠道和成本見長的中國手機廠商,從目前華為和聯想手機迅猛的上升勢頭中,我們已經能夠看到未來的希望。 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有著超強韌性的王雪紅必定會咬定青山不放松,將HTC堅持到底。不過,她確實也必須重新考慮HTC未來的定位。如果HTC仍然執迷于模仿三星和蘋果,一直走高端路線,顯然是沒有太大的成功可能性的。老冀覺得,HTC倒不妨放下身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內地市場,深耕渠道,加強與MTK、MIUI等中國“互補”廠商的合作,通過合作和聯盟加緊解決老冀前面提到的“三重三輕”的問題,未來就仍然大有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