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迎輝 在FPGA發展歷史上,前后共有過超過50家廠商,在國外目前剩下不到10家,除賽靈思和ALTERA兩家持續不斷地軍備競賽,其它的都有著各自固守的市場定位。即使是有新進入者,例如受英特爾新工藝支持的新創FPGA公司Achronix,也是直奔高端應用而去。 在國內也有好幾家IC設計公司瞄準了FPGA芯片,作為國內目前唯一的FPGA芯片量產廠商,京微雅格又新推出了整合了ARM Cortex-M3的FPGA芯片,其特別的設計與定位,瞄準了與國際領先FPGA廠商不同定位的利基市場,值得業界關注。 京微雅格產品經理姜承湘在接受本刊采訪時介紹,過去京微雅格的芯片工藝CME-M5系列代工伙伴是臺積電,封裝測試在矽品。今年下半年9月或10月間將發布的CME-M7系列,會采用55納米的工藝,整合了ARM Cortex-M3處理器內核和大容量FPGA,達到了SoC級芯片的規格。 通用型內核,讓工程師容易上手 他透露,這顆芯片的SoC芯片的設計雖然也是集成了處理器內核,但跟賽靈思等廠商的的FPGA芯片有一定的區別。 “他們是在FPGA芯片中嵌入處理器IP核,會占用FPGA芯片本身的邏輯資源。從開發環境來講,一定是會有自己的開發環境,并且哪家都還不一樣。”姜承湘說,“M7內嵌的是Cortex-M3內核,指令集都是通用的,所以其開發生態環境要好很多,因為在業界懂ARM的工程師還是很多的,大都很熟悉這一塊的開發。” 之前京微雅格的M5、M1系統,嵌入的是8051的處理器內核,懂8051的開發工程師就更多了。因此京微雅格的產品在工具使用上,讓工程師額外的投入就很少,很自然而然地就可以上手使用了。 與國外廠商做差別定位,會瞄準哪些應用領域? 國外幾家FPGA廠商已經推出了很多代的不同產品,不論是在高端還是中低端領域,都有不同的芯片,并且他們還有著豐富的IP,可以幫助客戶去應對不同的市場應用。那作為一家國產FPGA廠商,能夠在哪些領域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呢? 姜承湘對此也表示認可,即使是國際廠商,也推出了整合硬核的FPGA芯片。但他同時也分析指出,國際廠商新推出的集成ARM處理器內核的SOC芯片,大都是非常高端的應用。例如在集成雙核A9內核的芯片,其查找表就從20幾K起步。但目前在一些工控或醫療的應用中,并不需要用到這么高性能的FPGA芯片。因此在一些中端的市場應用,沒有相應的芯片去應對。 同時,這一類的市場也不一定就是他們重視的市場。他分析說:在以前,CPLD也是賽靈思的市場,但后來這一塊的利潤降下來之后,CPLD就成為了Lattice為主,后者的企業規模較小,投入到CPLD剛剛好,但對于賽靈思來說,就顯得利潤太低,沒必要那么關注。 他認為,新起來的FPGA公司,要選擇大廠商比較“薄弱的”環節去做。目前的市場機會主要還是在一些工控領域、車載檢測和顯示控制領域。“M7主要增加了更多的USB 2.0、串口和CAN 總線接口。在內置兩個CAN總線接口,用戶可以設計到車載應用或做車載檢測的產品。” 市場早有廠商推出了M3內核的微控制器,M7與之相競爭,又有哪些機會呢?姜承湘介紹,FPGA+M3內核與集成M3的微控制器相比,有著更好的實時信號處理的能力,例如在舞臺燈光應用場景中,LED燈大屏控制中使用了很多的電機,包括步進電機、兩相和三相的電機,其中的PWM電路非常多,一般的微控制器是控制不了這么多的PWM的。 傳統上,工程師會用一顆要求不太高的主控芯片(8051或M3內核)再加上一顆FPGA芯片,同時驅動多路的PWM。這種情況下,一顆M7芯片就完成了兩個芯片的功能,可以幫客戶節省成本和板面積,方案設計也更簡潔。 他總結道,微控制與FPGA相結合的應用領域,就是京微雅格看好的市場。軍工領域也是國產FPGA芯片瞄準的一個市場。當初公司在硅谷創立時,也是定位高端,但發現芯片的最好應用環境還是在中國國內,因此移師北京改名京微雅格,同時也將產品定位進行了調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