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動終端時代,隨著芯片性能的迅速提升,主流核心性能已可以承載日常所需的絕大部分應用。而屏幕作為平板電腦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在體驗方面起到的作用則日益突出。這不僅是因為屏幕的顯示效果直接影響到用戶感受,同時,與屏幕緊密結合的觸控部分,也在日常操作過程中對用戶體驗產生直接影響。今天,我們不妨就此開啟話題,來簡單討論一下平板屏幕的相關內容。 一、顯示屏 這里說的“顯示屏”,實際上就是指“顯示面板”。關于平板的顯示面板部分,我們接觸較多的是IPS、TN這一類的概念。從面板上來區分,主流的平板顯示屏幕大體有IPS、TN、AMOLED等等,其中IPS最為主流,使用范圍也最為廣泛。 ①、IPS屏幕: IPS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液晶面板技術。在擁有這一技術并實現在量產的公司中,韓國的LGDisplay公司規模最大,技術水準處于領先地位。相比其他面板技術,IPS屏的特別之處在于不是預先給液晶分子定向成為透光模式,而是定向成為不透光的模式,透光的多少通過與液晶分子定向方向垂直的電極決定,電壓越高,扭轉的分子就越多,從而實現光線的精確控制。它只控制IPS液晶面板的一個偏轉角度,并且偏轉分子的數量能夠與電壓接近正比例,從而使面板的層次控制更容易實現。 ②、TN屏幕: TN面板,全稱TwistedNematic(扭曲向列型)面板,是顯示屏屏幕的一種類型。由于低廉的生產成本使TN成為了應用最廣泛的入門級液晶面板,在目前市面上主流的中低端液晶顯示產品器中被廣泛使用。另外,有不少國產平板也會使用這種屏幕,相對來說,它的造價低,可一定程度上控制整體成本,打造低價平板產品。 ③、AMOLED屏幕: AMOLED屏幕屬于OLED屏的一個分支,主要技術掌握在三星手中,目前國內的顯示屏廠商也逐步涉及該領域,使得它的應用越來越廣泛。目前AMOLED屏幕大致已經發展到三代:AMOLED、SuperAMOLED、SuperAMOLEDPlus。另外SuperAMOLED還延伸出SuperAMOLEDAdvanced和HDSuperAMOLED兩種屏幕,主要是分辨率有所區別,歸為一類。 二、觸控結構 從結構上來看,“保護層、觸摸層、顯示面板”這三者的組合方式有多種,“顯示面板”可以與“觸摸層”做到一起,也可以與“保護層”做到一起。當顯示面板與觸摸層組在一起時,就成了iPhone5中見到的In-Cell觸摸屏結構,由于目前還沒有平板使用過這種方案,這里就不多講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搜索。 保護層、觸摸層、顯示面板三者,根據不同的組合方式,可衍生出了不少新的名詞,如“G+G”、“OGS”“GF2”等。其實這些都是從觸控結構部分對屏幕的稱呼進行劃分,我們最常聽說的“G+G屏幕”其實指的就是觸控結構而已,與顯示面板沒有任何關系(G+G屏,可以是IPS面板,也可以是TN面板,沒有沖突)。 ①、G+G屏幕: 了解G+G電容屏,首先來介紹一下傳統電容式觸摸屏的結構設計。電容式觸摸屏的構造主要是在玻璃屏幕上鍍一層透明的薄膜體層,再在導體層外加上一塊保護玻璃,雙玻璃設計能徹底保護導體層及感應器。電容式觸摸屏在觸摸屏四邊均鍍上狹長的電極,在導電體內形成一個低電壓交流電場。在觸摸屏幕時,由于人體電場,手指與導體層間會形成一個耦合電容,四邊電極發出的電流會流向觸點,而電流強弱與手指到電極的距離成正比,位于觸摸屏幕后的控制器便會計算電流的比例及強弱,準確算出觸摸點的位置。電容觸摸屏的雙玻璃不但能保護導體及感應器,更有效地防止外在環境因素對觸摸屏造成影響,就算屏幕沾有污穢、塵;蛴蜐n,電容式觸摸屏依然能準確算出觸摸位置。 隨著目前電容觸控屏水平的發展,集成化水準也越來越高。G+G電容屏就是將傳感器部分集成到玻璃上面,然后將傳感器玻璃與鋼化玻璃蓋板組合在一起,就成了現在的G+G電容屏。G+G電容屏的特點在于采用的是雙層玻璃結構,相比目前市場上的不少低端電容屏平板采用的G+P(傳感器玻璃+PET塑料蓋板)低成本的電容屏,觸控體驗要明顯好上一個檔次。 ②、G+P屏幕: 剛才說到了G+P,這里不妨接著說下去。G+P屏幕是國產平板電腦前期常用的一種屏幕,它的成本較低,但體驗并不如G+G,因此目前已逐步被淘汰,只有少數低端國產平板還在使用這種屏幕。從觸控體驗上來講,G+P并不出色。 實際上,G+P的含義是傳感器玻璃+PET塑膠片,簡稱為G+P,就是我們手指所接觸到的觸摸屏的表面是一層PET塑膠片。屏幕大多為內凹屏,但也有純平的鏡面,用手指按壓屏幕邊緣是軟的并會凹陷,這是由于PET塑膠片不如G+G材質的鋼化玻璃電容屏硬度高。G+P材質的電容屏滑動時可以明顯看見凹陷甚至有水波紋,容易刮花不耐磨,工藝簡單,成本低,并不建議選擇。 ③、OGS屏幕: 上面講的兩種觸控結構,使用的是雙層玻璃或是玻璃+PET塑膠片的組成方式,都是有兩層保護層。隨著規格要求的不斷提高以及相關產業技術的不斷提升,工程師開始研發新的觸控結構,新一代的觸控結構應運而生,這就是我們開始提到的In-Cell、On-Cell以及OGS。 OGS,全稱是OneGlassSolution,也即單層玻璃解決方案,是一種在保護玻璃上直接形成ITO導電膜及傳感器的技術,將觸摸曾和保護玻璃組合在一起;而前面提到的In-cell,則是將觸摸層和顯示面板組合在一起。在OGS結構原理下,一塊玻璃可以同時起到保護玻璃和觸摸傳感器的雙重作用。 ④、GF2、G1F屏幕: 在蘋果iPadmini這款產品上,我們見到了GF2觸摸技術;另外,在微軟Surface上,我們又見到了另外一種G1F觸摸技術。這兩者又是怎么一回事呢?實際上,GF2和G1F都是由GFF技術進化而來,將GFF原來用于實現觸控感應的兩層薄膜減為一層,它們均屬于GF的一個分支,厚度更低,它們主要在感應層的設計位置上有所區別。目前掌握GF各種技術的內地企業主要是歐菲光。而國產平板方面,目前還很少有企業使用這種屏幕。 總結: 以上主要從顯示部分和觸控部分,對我們常見的平板顯示屏進行了一些分類。隨著產品輕薄化趨勢的不斷發展,屏幕也將逐步進行“減負”,未來OGS、GF2將很可能會成為平板屏幕的首選;仡^來看,目前國產平板的屏幕技術雖算不上最前衛,但也并未落后太多,未來發展還是頗值期待的。作為消費用戶,我們不妨期待更多的新技術能夠得到廣泛應用,屆時平板整體體驗將會更上一層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