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否想過,手表也會像“街機”一樣出現在每個人的手腕上?智能手表時代的到來很可能將會使之成為現實。 還記得,早在今年年初蘋果曾申請過一項與佩戴式裝置有關的專利。該專利是這樣描述的,這是一種類似手表的電子設備,它配備有AMOLED屏幕、腕帶、動能充電器和終端檢測感應器,可用于瀏覽音樂內容、查看通話信息、輸入文字等多種用途。從描述中可以看出,這很有可能就是傳聞已久的iWatch。 7月2日,繼俄羅斯和日本之后,蘋果在墨西哥和臺灣注冊“iWatch”商標申請的文件被曝光。申請中顯示,蘋果將“iWatch”商標歸檔到兩個類別下,分別與移動設備的硬件和軟件相關。 蘋果方面對產品的詳細信息一直三緘其口。但是有傳聞稱,蘋果的智能手表除了基本的功能之外,可能還配備傳感器,為用戶收集數據,比如地圖、消息或者電話等,從而方便用戶與其他iOS設備產生互動。 智能手表由來已久 自從有了手機之后,你還看過手表嗎? 智能手表的出現也許能夠挽回這一尷尬局面,它的出現儼然成為繼智能手機后的新一代熱門數碼產品。美國投資銀行派杰分析師GeneMunster認為,未來10年穿戴式計算機將取代智能手機。 其實,智能手表的概念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41年問世的第一款機械式智能手表Mimo Loga。此后一些公司也先后推出不同款式的智能手表,但始終沒有掀起智能手表的風潮。 現代智能手表時代的開端應屬蘋果在2010年推出的第六代iPod Nano,雖說此款產品定位并非是智能手表,但輔以制造商Griffin Technologies發布的Slap保護套,則可華麗變身為一款多功能智能手表。 近期,隨著蘋果、三星等IT巨頭紛紛被曝出正在研發的iWatch和Galaxy Altius,智能手表的概念又回到消費者面前,手腕上的方寸之地有望成為IT行業的新戰場。 方寸之地成IT新戰場 今年年初,美國投資銀行派杰(Piper Jaffray)分析師吉恩•蒙斯特( GeneMunster)也曾發表研究報告指出,蘋果可能會推出手表來跨入“穿戴式計算機(wearablecomputers)”領域,同時還可能擴大授權外圍的制造商,以便將所有智能型裝置連結至iPhone、iPad的iOS作業系統。他還預期,未來10年穿戴式計算機可能會取代iPhone等智能型手機。 除了蘋果、三星,其他廠商也紛紛涉足這一領域。目前市場已經有在售的智能手表產品了,如索尼的 LiveView MN800、SmartWatch MN2,卡西歐可同智能手機聯攜的 G-SHOCK 、以及剛剛上市的 Pebble 智能手表等等。 Pebble智能手表項目曾在去年引起巨大反響,不僅在短時間內超過了10萬美元的融資目標,最終的融資額甚至高達1020萬美元。該款手表售價150美元,用戶可以收到電子郵件或社交網絡更新消息,還能顯示來電者身份。Pebble的顯示屏還采用了電子墨水技術,即便在強光下也能看清上面的內容。 來自索尼的智能手表Smart Watch在最近的索尼發布會上被重磅推出。這款手表可以通過藍牙與Android智能手機進行互聯,閱讀短信、郵件,查看日程、天氣等功能都可以在這款智能手表上實現。 果殼也即將于近期推出智能手表GEAKWatch(GWatch),該款手表通過采用超低功耗芯片方案,配合LG全貼合屏幕,使其在硬件上已經具備了長待機時間的基礎,再配合果殼電子的超低節電OS,實現了長達12天的待機時間。 iWatch是否會向中國大陸進軍 盡管市場中出現多款智能手表,但在蘋果iWatch發布之前,其他智能手表可能都要暫時“靠邊站”,畢竟蘋果產品一向以“創新”概念受到外界格外青睞。 如今,蘋果在全球范圍內不斷申請“iWatch”商標,加大了該公司在不久的將來發布可穿戴式產品的可能性。蘋果公司CEO蒂姆•庫科(Tim Cook)曾表示,可穿戴計算市場蘊含著巨大機遇。 除了已經申請的日本、墨西哥、日本外,蘋果是否會向中國大陸進軍呢? 彭博產業分析師阿納德•蘇尼瓦桑(Anand Srinivasan)曾表示,蘋果iWatch是不輸iPhone的下一個大熱門產品。他還說,iWatch是一個巨大的潛在市場,如果看一下目前市場上的商品,就會發現這個市場的利潤空間非常驚人,同時也是一個生態不完整的市場,有許多市場競爭者。有了蘋果這樣的公司進入,真正了解用戶需求,能夠用新產品重新定義蘋果的品牌,人們都會為之吸引。至于這個產品的潛在利潤率,阿納德說道,和iPhone系列產品相比,iWatch50%、60%的毛利潤率是輕而易舉的,這是一個在利潤率和市場潛力上都不輸iPhone的產品。 曾有研究預測,2014年將是可穿戴智能產品的“分水嶺”,屆時整個市場規模有望達到每年15億美元。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了全球最具活力的消費電子市場之一,想必蘋果也不會輕易放棄中國這塊具有極大潛力的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