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上瘋傳的摩托羅拉神奇藥丸,又名“身份驗證維生素”,是一種由胃酸作驅動介質的藥丸,沒錯,這貨的確就是顆藥丸。據悉,吃了它以后,人體可以向外界釋放出包裹著10位驗證信息的模擬數字信號,從而完成認證登陸。 直接使用人體更有效 Regina Duncan是摩托羅拉移動和DARPA(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前任負責人,也是主張推廣涵蓋登錄密碼的“電子紋身”以及“認證維生素”的先驅之一。近日,Duncan女士在一個名為All Things D的會議上說: “我們正在構思各種快捷的認證方式。從短期來看,大可從令牌或墜飾等物品著手,但是,我們更希望可以發明出一款能夠紋在皮膚上,認證期長達一周的方式,這就是所謂的‘電子紋身’了。電子紋身包含多個傳感器和一條天線,在其發送驗證信號后,即可識別用戶的設備。” 電子藥丸解剖示意圖 給你一顆,你敢吃嗎? Duncan還說:“叛逆的青少年根本不會規規矩矩的戴一塊看上去很傻很天真的手表,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會為了激怒父母而給自己紋上紋身。”她擔心的情況事實上很普遍。“在可穿戴設備上,我們仍舊面臨很多問題。” Duncan解釋,“電子產品是四四方方的、剛性的,而人類是有曲線的、柔軟的,這兩者本身就不匹配。這些公司所謂的創新戰略已經落伍幾十年了(呃,能到在說Google嗎?),我們需要真正的創新,真正的變革。” Regina Duncan,本身就是一位著名的geek “很慶幸,我在DARPA工作的那段日子學會了如何操作,這種神奇的方法必將給現在的IT領域注入一股新鮮的瘋狂的血液!”Duncan接下來說,如今,MC10公司也加入進來,成為摩托羅拉移動的合作伙伴,我很感謝他們的信任和幫助,雙方將致力于完善這一電子紋身技術。本質上來說,電子藥丸就是將用戶的整個身體變成密碼,這應該非常形象了。Duncan隨后還介紹道:“這種藥丸內外還包裹著一層由特殊材料制成的成份,你的胃酸可作為電解質,以此來充當電池,維持藥丸一周的‘續航’”。 “藥丸”已成趨勢 早在2012年,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就曾通過了一款由普羅透斯數字健康協會(PDH)發明的數字藥丸,以確保患者及時使用他們的藥丸。 據悉,PDH開發的硅芯片非常mini,小如一粒細沙。通過與消化液互動,可激發藥丸內的銅和鎂元素產生電壓,從而帶動電路工作。 Scripps研究所基因組的教授Eric Topol是一位遺傳學家和心臟病專家,他說:“FDA驗證是醫學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數字化藥丸和無線醫療設備首次結合,在未來可能重新定義醫患關系,并有助于治愈慢性疾病。”目前,該藥丸已經被用于配合治療肺結核,心臟衰竭,高血壓,糖尿病以及心理疾病。 事實上,電子藥丸的應用實例不止這一個。比如賴斯大學發明的可編程生物納米芯片(PBNC),通過該芯片采取唾液樣本,可以確定患者是否存在心臟疾病和癌癥的傾向。再比如特拉維夫大學和婦女醫院的科學家們也在聯手發明一款藥片大小的機器人,通過MRI(核磁共振)進行遠程供電,這個超級mini的機器人可看透病人整個腸道,觀察可能導致消化道腫瘤的癥狀。 而2045創新會議上的“超人類主義者”們則是IEM的堅定支持者。他們由一群俄羅斯科學家組成,正朝著“人類長壽的可能性”而努力,并將人文和科學結合的“新文化”作為定向點。通過與國際上的科學家合作,他們正在探索擬人化機器人,同時使用人工載體模擬生命系統和腦功能。 顛覆和危機并存 美國政府方面,也一直在尋找新方法來監控人體,在植入微芯片上傾注大量金錢,希望其可監控士兵和戰場對身體的影響。 通過攝入阿司匹林進行大腦植入,電極可以“聽”到大腦活動,有時甚至可以 “激發”行動或情感。通過監測神經元活動,深入了解人的大腦,科學家們可以輕松破譯人腦想法以及輕松植入各種構思。 由于制藥公司把注意力轉向生產生物電子,傳統醫藥已經處于淘汰邊緣。治療方式將包括電子信號、大量可傳輸數據(來自身體和神經上的植入物)等,對身體進行監測,當然還包括無需病人參與的環節——藥物監管。基本上,你根本不需要吞下藥丸;植入體內的電子裝置即可自動把藥丸分發到體內。 數以百萬計的金錢,正流向微芯片植入式醫療行業。值得擔心的是,不少項目都在打著“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名義意圖控制人類大腦,通過一連串層出不窮的技術中,其可輕而易舉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顯然,這已經逼近道德和法律的邊緣了! 技術的進步在逐漸為我們帶來便利,但也無時無刻不讓人對其道德風險產生擔憂。(鈦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