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反"也救不了它” 2012年9月6日,歐盟委員會宣布啟動對中國出口的所有光伏組件和部件進行反傾銷調查。歐盟認為,中國光伏產業對歐盟產業造成損害,并披露了100多家歐盟認為對其產業造成損害的中國企業。 按照歐盟的司法程序,反傾銷案的初裁最后期限是今年6月6日。如果初裁通過,歐盟立時就將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臨時懲罰性關稅,直至今年12月對該案進行最終裁定。在這6個月內,中歐雙方可以繼續磋商,尋找爭端的解決辦法。最終裁定時,這項臨時懲罰性關稅可能延長為有效期5年的中長期措施,當然,結果也可能向好,稅率被降低,或者終止征收。 反傾銷調查的最初申請方是德國企業SolarWorld。為了向中國開展“反傾銷”訴訟,達到歐盟要求的“代表行業至少25%的企業”,SolarWorld還發起成立了行業組織EUProSun,聯合了20多家歐洲的太陽能面板和部件生產企業。SolarWorld同時還提起了對中國光伏產品的反補貼申請,將在今年8月進行初裁。 “SolarWorld在前幾年無論是規模,還是銷售額,一直名列世界前茅。但是,光伏行業發展非常快,SolarWorld在技術更新、市場開拓、成本控制等方面,動作太慢了,跟不上中國光伏企業發展的步伐,也跟不上全球光伏市場的反應速度,導致成本居高不下。它有了生存危機,在這種情況下提出"雙反"。”國內光伏企業阿特斯(CSI.NSDQ)全球市場高級總監張含冰說,“說實話,"雙反"也救不了它。” 根據歐盟反傾銷法,企業提出反傾銷調查的申請,有相應證據,歐盟委員會有義務立案調查。但在李鋼看來,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原因是多層次的。“歐洲至今還沒有從歐債危機中真正走出來,拖累了經濟增長。2012年前后,德國等歐洲國家取消或者減少了對光伏產業、光伏產品的補貼,由此造成今天的局面。歐盟反過來對中國企業采取措施,是不公正的。”李鋼說。 不透明、不公正的反傾銷 更讓中國企業詬病的,是這次反傾銷調查過程中的不透明、不公正。 “由于歐盟暫時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要選用第三方替代國(地區)的數據來裁定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盟是否為傾銷。”代表中國光伏行業前往歐盟談判的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下稱“機電商會”)有關人士說,第三方替代國(地區),一開始歐盟選的是美國,在中方提出抗辯意見后,選用了印度。“選用第三方替代國(地區)數據,也需要在當地找到企業配合。開始我們也提了中國臺灣地區,但臺灣地區沒有企業配合。不過,即便印度企業愿意配合,但在歐盟調查過程中,對印度企業的問卷,連非保密卷我們都沒有看到,里面的數據會不會有問題,我們不太清楚。”上述機電商會人士說。 這一點同樣遭到了中國光伏企業的不滿。對華光伏反傾銷立案后,歐盟從應訴的150家中國光伏企業中抽取了7家抽樣企業,英利是其中之一。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法務總監樊振華表示,作為抽樣企業,他們向歐盟提交了調查問卷,并接受了現場核查。“歐盟采用了印度一家公司的相關數據,作為第三方替代國(地區)數據,來計算所謂的傾銷幅度,但是,現在程序上歐盟還沒有把這些信息向企業披露。” 樊振華還認為,選用印度作為第三方替代國(地區),本身就是反傾銷調查的一個瑕疵。“因為印度太陽能產業發展比較緩慢,技術革新、規模效應等跟中國企業都要差很多,所以它的成本是比較高的,這樣比較對于中國企業是很吃虧的。采用印度企業數據算出來的中國光伏產品傾銷幅度,那可能就是比較高了。”樊振華說。 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的稅額,目前還沒有官方說法,但外媒披露的一份歐盟委員會文件副本顯示,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反傾銷稅的計劃共涉及100多家光伏企業,對它們征稅的稅率不等,浮動范圍在37%至68%之間,平均稅率為47.6%。 該份文件副本還顯示,尚德電力、賽維LDK、天合光能、晶澳太陽能將分別被征收48.6%、55.9%、51.5%、58.7%的關稅。 “目前根據媒體報道,歐盟給英利的稅率是最低的,37.3%。但這沒有經過官方證實。”樊振華說。據樊振華介紹,100多家應訴的中國企業中,7家抽樣企業會各自得到適用的單獨稅率,從37%到68%不等。非抽樣的應訴企業,適用抽樣企業的平均稅率。 而根據此前美國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的經驗,那些沒有應訴的中國光伏企業,最后很可能被課以最高稅率68%。“征稅有可能會追溯3個月,但現在情況不明朗。”上述機電商會人士告訴記者。 歐盟反傾銷“損人不利己”? 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不僅引起了中國光伏企業的強烈反彈,也遭到了歐盟企業的譴責。 歐洲平價太陽能聯盟發起的致歐盟委員會貿易委員卡雷爾·德古特的公開信,得到了歐洲20多個國家的700多家光伏企業、1024名企業高管的聯名簽署。后發表聲明稱,制裁中國光伏企業將“摧毀”整個歐盟的光伏市場。 公開信強調,歐盟市場上光伏供應鏈的價值70%在歐洲創造,上下游供應商創造的產值約400億歐元,貢獻了26.5萬個工作崗位。而主張制裁中國光伏產品的那些企業,最多創造不過8000個工作崗位。 他們還引用歐洲獨立經濟研究機構“預測研究所”近日所做的一項調查說,如果歐盟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20%的懲罰性關稅,將導致歐盟在此后3年內失去17.55萬個就業崗位,損失184億歐元的光伏產業增加值;如果懲罰性關稅達到60%,3年內將失去24.2萬個就業崗位,以及272億歐元的光伏產業增加值。 “他們代表兩個利益陣營。”李鋼說,對中國光伏產品反傾銷,對歐盟光伏產業鏈上前端的零部件供應方,以及最終的用戶,都是有損害的。只有和中國企業同樣從事太陽能面板制造的企業,要求制裁中國光伏產品。 機電商會也就此發表聲明稱,對中國產品設限將傷及歐盟廣泛的上下游企業。中國光伏生產企業所使用的原材料、設備及生產技術大部分由歐美進口;中國光伏電池和組件的出口為當地下游產業如光伏發電安裝業創造了數以萬計的就業崗位。 機電商會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從德國進口多晶硅7.64億美元,占中國同類產品進口額的20%;進口銀漿3.6億美元。此外,幾年來,中國累計從德國、瑞士等歐洲國家采購約180億元的光伏生產設備。這極大地推動了歐洲上下游產業的發展,目前在相關領域的歐洲就業人數高達30萬人。 “德國計劃到2020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到20%。但是,政府對光伏產業的補貼在下降,要完成20%的指標,唯一途徑就是讓成本降下來。如果對中國產品課以重稅,一定會使成本急劇上升。這也是導致德國強烈反對制裁中國產品的原因。”張含冰說。 歐盟“算小賬”的潛在風險 李鋼用“一團霧水”來形容歐盟成員國對中國光伏反傾銷建議案的投票。“表決是不公開的,不知道誰支持,誰反對。”不過,由于歐盟實行統一的貿易政策,各成員國的投票結果不一定會影響歐盟的決定。而且,在他看來,這一次歐盟對華反傾銷顯得“一意孤行”。 機電商會赴歐談判的遭遇也能印證這一點。本來,經過中國政府與歐盟委員會多次溝通磋商,雙方同意由機電商會代表中國光伏產業就該案價格承諾問題與歐盟委員會進行談判,但機電商會表示,他們在提出務實可行的價格承諾方案后,歐方直接回絕了談判方案,也不回應談判工作組提出的問題和解釋。“由于歐方完全沒有表現出通過磋商解決問題的誠意,導致首輪談判無果而終,宣告破裂。”機電商會在隨后發表的聲明中說。 對此,歐盟貿易司發言人在回應中國媒體時,否認了“首輪談判破裂”的說法,他說,按照歐盟的程序,正式的實質性的談判只會在初裁之后進行,現在中歐之間僅是技術性磋商。 阿特斯在歐洲的律師團隊也持這樣的看法。據他們在歐洲了解到的信息,針對中國光伏產品的臨時懲罰性關稅一定會開征。“從6月6日初裁到12月份終裁出臺,這個期間一定是個很艱難的談判過程。”張含冰說。 還有業內人士指出,事實上,歐盟委員會根本無心與我國機電商會談判,光伏反傾銷的談判,不僅局限在光伏行業,談判更多的是在兩國政府層面。 路透社5月22日披露的一份文件顯示,歐盟監管方加大對中國當局的施壓力度,威脅對中國太陽能面板和電信設備征稅,意圖將中歐投資協定、中歐自貿區協定等內容捆綁在一起談判,以實現讓中國開放更多市場的深層次目標。 “對于光伏反傾銷,現在技術性的談判已經不重要了,眼前的核心問題是,如果歐盟執意要對中國光伏產品征收懲罰性關稅,中方會采取相應的反制性措施,涉及多少金額會是對等的?下一步,貿易摩擦會不會由光伏產業延伸到其他產業,歐盟對短期的經濟賬過于算計,會不會影響中歐經貿領域的深度合作?經過這個事件,要讓歐盟也有一個反思。”李鋼說。 據了解,中國商務部去年11月1日決定對原產于歐盟的太陽能級多晶硅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這是在歐盟對華光伏產品進行“雙反”立案的背景下,中國國家層面支持中國光伏企業的反制措施。另外,近日有消息稱,中國酒業協會已將葡萄酒反傾銷申請遞交商務部,商務部將對進口葡萄酒進行反傾銷調查。 尋求歐盟以外的市場 盡管高層已經就光伏反傾銷一案展開磋商,但一些中國光伏企業還是難掩悲觀。有分析認為,歐盟“雙反案”裁決之后,中國光伏產業將面臨生死抉擇,甚至一半企業將破產。 “所謂損人不利己,是在安慰大家,控制悲觀情緒蔓延,然后再慢慢想辦法。”一位光伏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自今年3月份以來,中國光伏產品出口歐盟幾乎已停滯。“由于有征收關稅的風聲,歐盟國內的進口商要求中國企業押貨款30%,以備將來繳稅。3月份以來,中國企業基本沒有出貨了。因為本來就不掙錢,只想回籠資金。押貨款30%,怕拿不回來,就算拿得回來,也押不起。自2011年以來,由于中國光伏產品產能過剩,有些企業出于回籠資金的需要,本來就是低于成本銷售的。” 歐盟這次反傾銷,對中國企業的影響,比上次美國反傾銷要大得多。首先在涉案金額上,2011年,中國光伏產品對美國出口金額約為31億美元,而這次歐盟反傾銷案中涉案金額達210億歐元。此外,美國反傾銷針對的是中國生產的太陽能電池片,中國企業采購非中國生產的電池片就可以規避。但這次歐盟反傾銷范圍更廣,阻斷了中國企業曲線救市之路。 “抵制歐盟反傾銷,和中國光伏企業反思自己的問題,是兩碼事。”上述光伏企業負責人說。 樊振華對記者說,從英利方面,不論是否存在反傾銷的影響,企業都要不斷進行革新,控制成本;另外要不斷拓展新興市場,包括東南亞、南美、非洲市場,同時也在培育中國市場。 “從政府層面,也要有宏觀的把握,如果過多地把資源投入到某一個行業中,就會出現產能遠遠高于市場需求這種局面。”張含冰說。(中國經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