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于本月初參加了在中國海南島召開的博鰲論壇,他在機場會見記者時表示“中國太讓人驚訝了”。他說“中國企業運營的研究所里竟然還設有專門研究三星的專門小組”。也就是說中國對三星的情況一清二楚。他表示“我感到責任重大”。 中國研究三星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后起企業研究先進的企業也是應該的。即使這樣李副會長還是表示要有責任感可能是因為他擔心稍有松懈就會被中國迎頭趕上。現在到了連作為韓國最優秀企業的三星電子也要警惕中國企業的時代。在這里筆者提一個問題,那就是“那我們對中國企業又知道多少呢?” 信息技術(IT)領域很多專家表示“三星電子的未來競爭對手不是蘋果,也不是谷歌,而是華為”。這說的是中國跨國IT企業華為可怕的技術追擊和市場蠶食。25年前以電話交換機起步的華為現在與愛立信反復競爭著世界最大通信企業,而在智能手機領域則是在開發2~3年后就登上了第三位,威脅到了位居第一的三星。即使這樣,韓國對華為還是不太了解。韓國對華為的了解僅限于“低價戰略”、“將10%的銷售額用于研發”、“農村包圍城市戰略”等表面分析。而對于作為私營企業的華為與政府間有什么關系、如何運營人事和組織管理、如何吸收海外營銷手法等內部研究并不充分。而對于聯想和中興等比華為更低一級企業的研究則更加薄弱。不僅是IT領域,在汽車、船舶、機械、化工等大部分領域里,韓國企業正受到中國企業的追擊或正與中國激烈競爭,但韓國卻不了解“對手”。 韓中日三國的產業在數年前還是“合作模式”,即日本生產尖端產品,韓國主攻中高級技術,中國則是生產低技術產品和負責組裝。但現在卻到了無限競爭的時代。隨著用技術來武裝的中國積極表示“從現在開始,所有一切我都要做”,這樣的分工構造也被打破了。如此一來,在產業結構相似的韓中日三國企業間只能展開生死大戰。在這一競爭中輸掉的企業就要從經濟舞臺中退出。雖然他們甚至組建了“三星研究專門小組”來研究韓國,但韓國卻對他們一無所知。誰會勝出?答案很顯然。 如果說中國有“專門研究三星的組織”,韓國就要有“專門研究華為的組織”。這才是應對東亞產業競爭之路。(中央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