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火巨頭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宣布,他們將在兩年內基于加拿大D-wave公司的量子計算機技術研制一款可投入商業運營的量子計算機,其處理速度將有望比現有電腦提高數百萬倍。如果這一計劃成功,將意味著計算機領域的一場革命。現有網絡安全機制在掌握量子計算機的國家面前將形同虛設。 洛克希德公司的技術主管雷·約翰遜說,公司將利用量子計算機開發和測試復雜的雷達、航天和航空器系統。這種計算機將可以完成許多任務,比如即時得出一個有幾百萬行代碼的衛星網絡管理軟件遇到太陽黑子爆發或核爆炸沖擊波時會作何反應。盡管這一任務今天的超級計算機也可以完成,不過要花幾周的時間。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是美軍“網絡戰”領域的主要承包商,很可能該電腦將首先用于軍事領域。
D-wave公司的量子計算機廣告 據洛克希德·馬丁稱,商用型計算機原型是由加拿大D-Wave公司制作的量子計算機。通過兩年技術升級,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使得這臺原型機可以達到商用水準。如果新計算機像洛克希德和D-Wave期望的那樣運轉,那么,它將極大地提升計算機系統的運算能力,其處理科技和商務問題的速度,會比今天的巨型計算機還要快數百萬倍。
D-wave公司的量子芯片
D-wave公司量子計算機原型機 不過,據有關專家指出,洛·馬公司作為研發基礎的D-wave公司的量子芯片并非真正的量子計算機。D-wave的芯片不是傳統意義上利用量子門電路進行計算的芯片,嚴格意義來講不是一般說的量子計算機,其通用計算能力不會達到理論上那樣的優勢。但該芯片在某些特定問題計算上的確比現有計算機要強大得多。此前谷歌公司曾與D-wave公司合作,將該技術用于圖像識別領域,也曾有將該技術運用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嘗試。因此有觀察家懷疑該量子計算機將被應用于網絡戰領域。 背景資料: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洛克希德·馬丁(英語:Lockheed Martin)(NYSE:LMT)前身是洛克希德公司(Lockheed Corporation),創建于1912年,是一家美國航空航天制造商。公司在1995年與馬丁·瑪麗埃塔合并,統稱為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該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軍火集團,其主要產品包括F-22、F-35、F-16戰斗機;C-130、C-5運輸機;三叉戟潛射洲際導彈、大力神運載火箭;U-2、SR-71偵察機等等。
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標志 洛·馬已成美國網絡戰核心技術源泉 值得關注的是,該公司是美國軍隊“網絡戰”的核心承包商。 洛·馬進入新世紀以來,大力加強“網絡中心戰”產品的開發和市場推廣,并針對未來美國防部采辦的所有物品將必須能夠組成網絡并與GIG兼容,選擇在國防部作戰開發指揮中心和研究中心附近的南弗吉尼亞成立了“全球視景綜合中心(GVIC)”,為國防部“網絡中心戰”提供測試網絡的“基地”。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406號大樓”,美國網絡戰技術的核心研究設施 該中心擁有4645平方米,建筑與基礎設施均考慮到既便于與外界包括政府、工業部門和研究院校的聯合,又保護競爭者或政府部門之間的秘密合作,因此它不是一個孤立體,而是能夠與洛-馬和美軍的安全計算機網絡連接,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保證“網絡中心戰”各項測試任務順利進行。目前,GVIC作為“網絡中心戰”這艘“旗艦”的節點,與公司的20 多個站點實現了連接,將客戶和合作伙伴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從而使承擔的業務逐步擴大到進行網絡中心戰分析、聯合能力認證以及綜合評估工作。 量子電腦 它是一類遵循量子力學規律進行高速數學和邏輯運算、存儲及處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裝置。當某個裝置處理和計算的是量子信息,運行的是量子算法時,它就是量子計算機。量子計算機的概念源于對可逆計算機的研究。研究可逆計算機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計算機中的能耗問題。 這一概念早先由理查德·費曼提出,一開始是從物理現象的模擬而來的。可他發現當模擬量子現象時,因為龐大的希爾伯特空間使資料量也變得龐大,一個完好的模擬所需的運算時間變得相當可觀,甚至是不切實際的天文數字。理查德·費曼當時就想到,如果用量子系統構成的計算機來模擬量子現象,則運算時間可大幅度減少。量子計算機的概念從此誕生。 中國在量子電腦領域處于“第一集團” 201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研究部通過實驗,成功制備出超糾纏光子薛定諤貓態,糾纏量子比特數目最高達到十個,刷新了糾纏態制備的世界記錄。這一技術是實用量子電腦的重要基礎。據報道,中國目前已經也在試制本國的量子計算機,其代號為“蘑菇云”。(觀察者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