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交通工具的一大理想狀態就是:當成千上萬輛私家車在高峰期堵在馬路上時,你開著一輛雙座、零排放的輕量式電動車自由穿梭,傲視那些緩慢爬行、同時排放著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煙塵微粒等有害物的燃油汽車。 豐田在日內瓦車展上首次推出了一款全封閉、三輪兩座、純電動的概念車型—i-ROAD。這出乎人們的意料,自豐田去年宣布“改弦易張”之后,豐田一直將研發重點放在混合動力技術上。 這款小型電動車全長2.35米、寬0.85米,高1.44米,長寬都只有豐田普銳斯的一半左右。它的最大特點是自動傾斜技術,駕駛員無需傾倒身體來保持車輛平衡。 整車搭載一個鋰電電池,依靠兩個2000瓦的發動機驅動前輪;滿電情形下的行駛里程為50公里,充電三小時后就能繼續上路。車身兩邊的前懸掛上都裝置了一個驅動器,在轉彎時車載電腦會根據時速、陀螺儀、轉向信息等數據自動計算出準確的傾斜角度,再利用傾斜角來抵消轉彎時的離心力。這輛車最小的轉彎半徑為3米,一般中型轎車的最小轉彎半徑為9米。四輛i-ROADS只需占用一個傳統的停車位。 2009年,雷諾推出了小型電動車Twizy,整車長2.33米,稍短于i-Road,單次充滿電最高可行駛96公里,充電耗時三個半小時,最高時速75公里/時。但遺憾的是Twizy沒有車窗,不適宜下雨等突發天氣。而i-Road全封閉式的駕駛艙為今后配備燈光、暖氣、收音機、藍牙等功能提供了可能。 豐田早在2003年就推出了PM-01,該車采取線控駕駛技術,根據交通狀況自動調整駕駛模式,并且可以和外界以及其他行駛工具無縫交流。 在PM-01的概念基礎上,豐田又在2005年推出了i-Unit。司機能坐在直立式的座椅上,在低速模式時自由穿梭,低重心的設計能確保平穩駕駛;線控技術和感應操作為司機創造高速駕駛體驗。 豐田對未來市場采取綜合布局的策略,他們認為插電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燃料電池汽車這三種新能源車型將在未來的城市公路上并駕齊驅。中長距離的消費者選擇插電混合動力車和燃料電池汽車,純電動汽車適宜在城市內的短途駕駛,輕量式的小型電動車則將取代耗油的摩托車,成為短途代步工具。 有研究表示,汽車的平均駕駛速度為34.97公里/時,而摩托車的平均時速比汽車快了10%。i-Road雖然駕駛里程僅為50公里,但擁有零排放、靈活性和便捷性;蛟S今后的“個人移動車輛”就是這樣一款加頂蓋的、雙座電動車。福布斯中文網推出微信公眾號 forbeschinaonline 為您提供每日深度閱讀文章,服務于您的創富夢想。 來源:福布斯中文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