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委員會宣布,自6日起對產自中國的光伏產品實施進口登記,加之歐盟對華接連提起的對光伏電池及光伏玻璃的反傾銷調查,中國光伏行業恐再添“新傷”。 此前,歐委會已經啟動了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玻璃的反傾銷調查。貿易制裁新政疊加,無疑給中國產品進入歐洲市場再加一道“閥門”。 據了解,中國光伏行業僅在2012年就分別遭到了來自美國、歐盟、印度等國家提起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和關稅懲罰,其中歐盟對中國太陽能電池板的“雙反”調查,涉案金額高達210億歐元,對中國的行業及整體出口造成較大的壓力。 廣東保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國內業務部經理何兆喜表示,此次對光伏玻璃的反傾銷將對行業產生較大影響。根據以往的經驗,自調查啟動之時起,產品對外供貨就會基本停止。 業內專家表示,中外貿易摩擦有不斷加劇之勢,值得引起警惕。目前世界上的反補貼措施,一半以上是針對中國的,而美國的反補貼措施,有70%是針對中國,貿易保護傾向明顯。歐盟的接連貿易調查或許不是終點,中國企業要警惕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的蔓延。 業內調查機構卓創資訊的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光伏玻璃出口總額是64400萬歐元,其中出口歐盟金額為5400萬歐元,占比為8.3%。 中國光伏產業不少企業已開始調整經營策略。東莞南玻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姚文杰說,雖然去年開始的歐盟對華光伏組件的“雙反”還未初裁,但出于對裁決結果的悲觀預期,公司一半左右的歐洲客戶已經撤離,目前只有30-40%的訂單來自歐洲市場。(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