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單純的跑分對比,我們更期待那些聰明的手機出現。這些移動設備會成為用戶感官的延伸,“第六感”有了全新的含義。 如果有一天,手機可以感知你的情感…… “在口袋里揣上了一個機器人”這樣的聯想太膚淺了,我們想要談論的是“第六感”。過去它是人類某種神秘力量的一部分,但今天借助移動數字設備的發展,它可以看得見、摸得著、并且還能隨心所欲地控制。 更直白一點的說法是,技術正試圖讓手機,或者其他什么你常常帶在身上的移動設備,變成你身體感覺的一部分:智能手機可以判斷出自己正躺在桌上還是用戶的包中;用戶是在開車、坐電梯還是跳舞。 這將是一些更聰明的東西,它淡化了“冷冰冰”這類常用來形容電子設備的詞匯。它們可以“理解”用戶身處的實際場景,并且做出準確的操作反應。 比如你氣喘吁吁地趕到了計劃中的車站,手機知道你有些倒霉,沒能趕上剛剛離開的那班地鐵。這時屏幕上會自動顯示出哪個站臺、什么時間會出現下一班車次,甚至還會給你一個合理的替代方案。 最稱職的車站工作人員大概也不過如此。而且你只是掏一下口袋,連提問和查詢的時間都省了。 “這個領域的消費者正在經歷一個過程,他們會停下來想一想他們使用的終端里面究竟有些什么!备咄ü靖呒壐笨偛眉媸紫癄I銷官阿南德·錢德拉塞卡爾這樣說。 在你看到這段文字的這會兒,諾基亞正在宣布塞班手機操作系統的死亡,而蘋果也在喬布斯離世一年之后,迎來了一個艱難時期—它的2013年第一季度財報并沒有預期的那么好看。 這場爭奪移動終端用戶的戰爭已經進行得越來越艱難。用戶看到的是越來越輕薄的機身、越來越快的CPU、越來越大的屏幕,但也僅此而已。 所以“終端里面究竟有些什么”,可能不僅僅是指動輒工作頻率在1GHz以上的手機處理器,或者艷麗得“想要舔一口上面的圖標”的手機屏幕,F在它們仍是選擇手機的重要標準,但在未來卻可能變得沒有意義。關于如何脫穎而出,現在參與者和分析師有很多說法,比如全新的手機操作系統、更強大的產業鏈控制能力,或者你只要有良好的開發者生態系統那也不錯。 答案還需要更進一步。那就是更“聰明”。 手機上日益豐富的傳感器其實已經揭示了這樣的趨勢。陀螺儀是智能手機上最常見的傳感器,它可以用來定位或者游戲;光線傳感器是用來調節手機屏幕亮度或者閃光燈的,它自動根據室內外光纖的不同來工作;在三星暢銷的Galaxy S3手機上,輸入號碼并把手機靠近耳朵時,手機會自動撥號,使用的是距離傳感器。 這些僅僅只是開始。消費者是一種懶惰的動物,一旦你讓他方便了,他就會想要更方便。 目前各類智能手機上可以看到的傳感器總共差不多有20種,但大部分情況下,它們都不會主動激活,除非你進行某種特定操作。 傳感器其實正是讓手機更聰明的有效手段。不過這個問題不僅僅是簡單地堆砌更多傳感器那么簡單,它需要解決的還包括傳感器如何與整個手機系統、包括眾多手機應用的協調運作。 如同電腦上的“總線”一樣,已經有一些公司設計了諸如“傳感器集線器”這樣的特別芯片,相當于把多個傳感器的信息處理通道集合在了一起。在2013年CES展上,一家名為Atmel的公司就展示了為Surface平板開發的這種芯片。 移動芯片的設計公司也在考慮這樣的問題。在移動處理器以及其他手機芯片上,集合更多功能正在成為這個行業的趨勢。除了滿足日益復雜的移動終端的功能需求以外,“高集成度”也是讓移動終端更為輕薄的一種技術手段。 博通、聯發科等公司,在一些產品中已經將觸控功能集合到了Modem芯片中。高通公司在2012年連續進行了多次收購或者入股,其中包括對夏普屏幕技術的投資。如果足夠順利的話,這可以幫助高通快速獲得開發貼近用戶需求的功能芯片,并把它們集成到基礎芯片或者處理器當中的能力。 “當某些組件變得越來越重要,同時在技術上可以很好地進行整合時,我們就會傾向于將它集成到芯片中!备咄ü究偛眉鍯OO史蒂夫·莫倫科夫說。他認為在芯片上集成的功能越多,就能給合作伙伴帶來“更大的價值”。 更多的傳感器處理功能,在未來也很有可能將集成到手機處理器甚至基帶芯片中。在手機上,基帶芯片是更基礎的芯片,用于信號的接收和處理。在理想的狀態下,移動處理器本身或者一枚專用的“傳感器芯片”就可以承擔所有傳感器數據的處理工作了。 這還涉及到更復雜的芯片設計工作。高通的計劃是先通過開放式的“情景感知”(Gimbal)平臺,在產業鏈的應用端做一些準備。它又被稱為用戶的“上下文感知平臺”,與Android系統兼容,提供地理位置、興趣感知、圖像識別等功能的開發者工具包(SDK),使開發者可以開發那些讓手機感知外界環境、之后自動激活某種操作的應用。 人與環境相互感知的技術,其實早已充斥在學術論文的汪洋中。盡管曾經多少取得一些進展,但卻一直缺乏現實的使用場景。因為在大部分時間里,人與這些設備沒有途徑可以產生有效的關聯,總不能在每個人身上都插滿傳感器吧? 直到具備比原來更多感應器功能的智能手機的出現:在強大的數據服務的支持下,它可以伴隨你一天之中,即使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分時間,對你的行為做出理解和反應。并且,它們都還有著漂亮的顯示屏幕。 如今用戶已經漸漸習以為常的應用會得到提升。比如位置服務,通過了解用戶位置、日程路線和目前交通信息,個人助理服務可推測并通知用戶現在應該去的地方,常規路線上正在堵車,用戶應該繞路行駛。這一過程并不需要任何輸入行為,它只是通過檢查用戶日常行為來學習用戶的作息和出行習慣。 在購物類的應用中,用戶處于商場的什么位置只是最基礎的信息。他們在每個過道的停留時間、他們經過不同貨架時的購物心情如何,成為了商家更重要的市場行為依據。手機甚至可以根據你的心情判斷,你是否需要那些紛至沓來的促銷信息。 你在哪、你正在去哪、天氣怎樣、你的心情如何、健康狀況、周邊交通……手機對一切都了如指掌,它默默潛伏,只在認為你會產生興趣的時候才驚動你。手機應用的使用場景、商業模式,也必須趕上這些變化。 這一輪技術更新意味著,“集成更多的傳感器處理功能”或者“在芯片上集合更多傳感器”,將引發移動芯片產業價值的轉移。速度、工藝,以及處理器核心的數量,已經不像今天這樣,是移動芯片公司們宣傳的主要重點。它們要仔細想想,如何才能讓手機芯片變得更聰明。 手機制造商們也應該睜大眼睛,跳出簡單粗暴的性能和配置的軍備競賽,盡早制造一臺有情感的手機。這不是科幻小說,而可能是生存之道。 能耗還是一段時間內的難題。即便處理能力早已不是瓶頸,但搜集和處理數據的過程對于移動設備的電力仍是重大考驗!澳壳拔覀兩形垂_在電池領域的投資,但是投資部門正在重點關注!蹦獋惪品蛘f。 一個能夠掌控你一切的智能手機—當然看起來也多少讓人有些不安。一些社交應用如果與“情景感知”搭上了邊,那么一個典型的場景將會是它掃描你四周的人,查看他們的資料,如果發現有人與你有共同的朋友,它就會告訴你有關他們的一切。 這種關于“隱私”的話題一定會在這個領域持久不衰。它的結果多半取決于“情景感知”或者“數字化的第六感”,最終能夠帶給用戶多大的方便。隱私的邊界一直在發生變化,在這個數字時代尤其如此。(第一財經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