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自由運行定時器操作當16 位定時器模式控制寄存器00(TMC00)的第3 位和第2 位(TMC003 與TMC002)為01(自由運行定時器模式)時,16 位定時器/事件計數器00 連續計數并與計數時鐘同步。當計數值上升到FFFFH 時,在下一個時鐘將溢出標志(OVF00)設置為1、將TM00 清零(0000H)并繼續計數。通過軟件執行CLR 指令將OVF00 清零(0)。 可以使用以下三種自由運行定時器操作。 CR000 和CR010 都用作比較寄存器。 CR000 與CR010 一個用作比較寄存器,另一個用作捕捉寄存器。 CR000 和CR010 都用作捕捉寄存器。 (1) 自由運行定時器模式操作 (CR000: 比較寄存器, CR010: 比較寄存器) 這是一個應用示例:兩個比較寄存器在自由運行定時器模式下使用。 每當TM00 的計數值與CR000 或CR010 的值相等時,反轉TO00 引腳的輸出電平。當計數值與寄存器值相等時,產生INTTM000 或INTTM010 信號。 (2) 自由運行定時器模式操作 (CR000: 比較寄存器, CR010: 捕捉寄存器) 這是一個應用示例:在自由運行定時器模式下同時使用一個比較寄存器和一個捕捉寄存器。 在本例中每當TM00 的計數值與CR000 的值相等時反轉TO00 引腳的輸出電平,并且產生中斷信號INTTM000。 此外每當檢測到TI000 引腳的有效沿時,產生INTTM010 信號,并捕捉TM00 的計數值存入CR010。 (3) 自由運行定時器模式操作 (CR000: 捕捉寄存器, CR010: 捕捉寄存器) 備注如果在自由運行定時器模式下,CR000 與CR010 用作捕捉寄存器,則不反轉TO00 引腳的輸出電平。 但如果16 位定時器模式控制寄存器00 (TMC00)的第1 位(TMC001)=1,則每次檢測到TI000 引腳的有效沿時可以反轉。 這是一個應用示例:自由運行定時器模式下,在各自觸發信號的有效沿捕捉的計數值存入各自的捕捉寄存器中。 當檢測到TI000 引腳輸入的有效沿時,捕捉計數值并存入CR010,而當檢測到TI010 引腳輸入的有效沿時,捕捉計數值并存入CR000。 這是一個應用示例:自由運行定時器模式下,檢測TI010 引腳的兩種脈沖沿,計數值被捕捉到CR000。 當CR000 與CR010 都用作捕捉寄存器并且僅檢測到TI010 引腳的有效沿時,計數值不能被捕捉到CR010。 (e) 16 位定時器計數器00 (TM00) 通過讀取TM00,獲得計數值。 (f) 16 位捕捉/比較寄存器000 (CR000) 當該寄存器用作比較寄存器并且當其值與TM00 的計數值相等時,產生中斷信號(INTTM000)。但不對TM00計數值清零。 若要用作捕捉寄存器,則應選擇TI000 或TI010 引腳輸入作為捕捉觸發。當檢測到捕捉觸發的有效沿時,將TM00 的計數值存入CR000。 (g) 16 位捕捉/比較寄存器010 (CR010) 當該寄存器用作比較寄存器并且當其值與TM00 的計數值相等時,產生中斷信號(INTTM010)。但不對TM00計數值清零。 當該寄存器用作捕捉寄存器時,將TI000 引腳輸入作為捕捉觸發。當檢測到捕捉觸發的有效沿時,將TM00 的計數值存入CR010。 注 要特別注意TOC00 的設置。 1.6 PPG 輸出操作 當16 位定時器模式控制寄存器00 (TMC00) 的第3 位和第2 位(TMC003 與TMC002)=11 時(在TM00 與CR000 相等時清零&啟動),在由CR000 設置的周期內從TO00 引腳輸出方波(具有通過CR010 預先設置的一個脈沖寬度)作為PPG (可編程脈沖發生器) 信號。 以下是作為PPG 輸出的脈沖的周期與占空比。 脈沖周期= (CR000 的設置值+ 1) 計數時鐘周期 占空比= (CR010 的設置值+ 1) / (CR000 的設置值+ 1) (e) 16 位定時器計數器00 (TM00) 通過讀取TM00,獲得計數值。 (f) 16 位捕捉/比較寄存器000 (CR000) 當該寄存器的值與TM00 的計數值相等時,產生中斷信號(INTTM000)。但不對TM00 的計數值清零。 (g) 16 位捕捉/比較寄存器010 (CR010) 當該寄存器的值與TM00 的計數值相等時,產生中斷信號(INTTM010)。但不對TM00 的計數值清零。 注意事項 對CR000 與CR010 進行設置,以滿足條件0000H≤CR010 < CR000≤ FFFFH 。 注 必須特別注意TOC00 的設置。如需了解詳細信息,可參見6.3 (3) 16 位定時器輸出控制寄存器00(TOC00)。 備注 PPG 脈沖周期= (M + 1) x 計數時鐘周期 PPG 占空比= (N + 1)/(M + 1) 文章來源:http://www.originic.hk/Item/Show.asp?m=1&d=17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