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對3D節目很不以為然,好幾年前,筆者就在3GSM大會上看到某歐洲移動運營商演示的3D節目,或許其演示的重點只是用于證明網絡傳輸的暢順,而忽略影片的質量。甚至去年在日本高新電子展CEATEC 2009上看到眾人在索尼、松下電器展臺前排長隊等待體驗全高清3D視覺的場景,我依然懷疑3D視覺只不過是曲高和寡的玩意兒,心想這些排隊的日本民眾無非圖個新鮮,對商用的3D影像的接受程度一定不會很高,因此當時也沒太多激情去嘗試勘稱消費電子業界最先進的3D立體視覺享受。然而,年初去劇院體驗完3D大片《阿凡達》后,我否定了早前的偏見。而近期又獲悉英超、南非世界杯著手3D轉播,更是令我這個鐵桿球迷無限憧憬。 2010年不愧為3D影像產業全面發展的元年。相信在索尼為代表的家庭娛樂廠商的推波助瀾下,3D視覺消費品必將在3-5年內勢如破竹進入高端家庭娛樂。當前,利用藍光DVD播放3D影像的標準工作已經完成,諸如Broadcom等IC廠商也宣布推出支持3D藍光電影的芯片,預計2010年將有數款播放全高清3D影像的藍光DVD播放器和3D電視上市。同樣,隨著3D電視、LED背光等先進顯示技術的不斷成熟,3D與LED背光、WLAN等技術的融合將加速這一進程。 日前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辦的一個電子展上,互聯網液晶電視成為展示的主角,但3D立體影像則成為全場最耀眼的明星。三網融合的推進,使互聯網電視的蛋糕變得越來越大。參展的 TCL、康佳、創維這些終端制造廠商都將具備LED背光的互聯網電視視為未來發展重點。中國廠商盡管介入3D產業較慢,在技術和市場層面跟日韓廠商具有相當距離。但他們已開始發力以迎頭而上。 年初, TCL、海爾、海信的3D電視驚艷美國CES。而這次深圳消費電子展上,TCL也在現場設立了3D體驗廳,和 “3D立體嘉年華”一起為現場觀眾響起3D視覺體驗的集結號。 專業觀眾對同期舉行的“3D立體視像論壇”更情有獨鐘,持續兩天的研討會共設立了四個主題:“3D立體產業政策及發展趨勢”,“3D立體標準與產業核心技術”,“3D立體技術創新與融合”以及“3D立體技術應用機遇與挑戰”。來自中國3D產業聯盟、索尼、松下、iMAX公司、HDMI Licensing、DiiVA Licensing、TCL、中國三星技術院等的專家們分別就上述四個議題與聽眾進行了交流與探討。 在研討會上,索尼和松下展示了作為技術領先者的風范。作為后來者,TCL也闡述了其3D戰略。同樣,HDMI和DiiVA兩個組織也正覬覦3D家庭娛樂中的內容傳輸標準。 中小尺寸面板供應商天馬微電子的3D產品經理牛磊在研討會上表示,可切換透鏡式3D面板將是未來趨勢,其透過率較高,可用于中小尺寸的電子設備上,該公司研發的2.8和3.2寸產品將用于手機終端上。據其介紹,半分辨率的狹縫光柵3D模組一般用于數碼相框應用,夏普將推出3.4寸的該技術產品。而偏光顯示面板(TFT+TN)的倍頻顯示方式用于PSP等中小尺寸應用,但目前缺乏內容的支持。該公司推出的快門眼鏡鏡片有兩種,分別是120Hz的高傳輸型產品 {對比度=800:1,透過率=39%,相應時間(Ton=1ms, Toff=4.8ms)},以及240Hz的快速響應型產品{對比度=2000:1,透過率=31%,相應時間(Ton=0.4ms, Toff=2.6ms)}。 北京理工大學的劉越教授則分享了3D顯示系統相關的關鍵技術。他認為,3D顯示技術大致可分為透鏡式,視差型(自由立體顯示),頭盔式,光學懸浮成像,以及真三維顯示。 其中,市場上最成熟的是視差式3D顯示,該技術效果好,硬件實現簡單;該技術也分為光柵型和360度立體顯示器,但360度顯示技術的縱向實現距離比較有限,色階表現更有限。通常只有一個輸入通道的頭盔式 3D顯示則不能提供左右眼的立體圖像對,供應商有索尼和奧林巴斯;而Kaiser公司為美國軍方提供的雙眼頭盔式產品則有重量太大和成本過高的缺點,價格高達10萬美元。 真三維3D顯示則是和上述技術不太一樣,其具體通過“光線再現”和“像素填充”技術來實現。其中,利用光線再現的全息3D顯示可謂是較為理想的3D顯示,但目前受限于計算機硬件的運算能力,效果不夠完美。像素填充技術又分為多層液晶、螺旋屏+激光掃描、平面屏+高幀屏單投影機幾種實現方式,后者采用TI的DLP技術,但是目前遇到的問題是DMD器件的幀頻不足。 龐大商機浮現,在 3D產業趨向高速發展的同時,中國制定3D標準成為迫切要求。另據悉,當前中國的3D立體標準工作正密鑼緊鼓地在進行,但愿中國業者不要錯失3D顯示這一前景美好的產業,盡快占領產業高端。 作者:Raymond S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