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國國家儀器有限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簡稱NI)舉辦的“NIDays全球圖形化系統設計盛會”中國站于11月16日在北京萬達索菲特大飯店圓滿落幕。今年NIDays的主題是“儀器 • 變革進行時”,吸引了近千位來自不同行業的工程師,展示了NI在測試測量、控制和設計領域的創新技術。 會議以“面向21世紀的系統級設計”這一主題演講拉開序幕,東亞區副總裁Ajit Gokhale先生、NI大中華區總經理陳大龐先生、NI射頻與微波測試經理Erik Johnson先生及NI中國技術市場工程師們向與會者全方位展示圖形化系統設計的優勢,以及眾多本地客戶的最新應用和成功案例。與此同時揭開數款革命性產品,包括擁有全新的模板及項目范例的LabVIEW 2012,基于FPGA、軟件自定義、支持802.11ac和LTE/LTE-A測試的全球首款矢量信號收發儀(PXIe-5644R)以及用于高性能嵌入式測量與數據記錄應用的CompactDAQ獨立式機箱(cDAQ-9139)。 ![]() NI工程師在主題演講中講解射頻領域的圖形化系統設計 在隨后的媒體見面會上,Gokhale先生強調說,NI的宗旨是幫助工程師和科學家簡化他們的創新過程。30多年以來,NI一直致力于為用戶提供各種工具來提高效率、加速創新和探索。不管是虛擬儀器還是圖形化系統設計,這一點都沒有改變:把一些通用的技術以模塊化的方式集成在一起,通過軟件簡化其應用。 陳大龐先生于1998年創立了NI中國分公司,引領并見證了虛擬儀器在中國測試測量與控制領域的興起。陳先生認為,全世界工程師的共性大于差異,在其他地區成功的做法在中國也行得通。他說,當年也有其他公司提出了與虛擬儀器相似的概念,但NI的虛擬儀器成功了,主要的原因是NI的堅持不放棄和工程師用戶的厚愛。NI亞太區市場總監朱君補充說,LabVIEW也是一個耐心與堅持的成功范例。NI LabVIEW是1986年誕生的,但直到1996年才收回投資成本,NI公司在這10年內一直為LabVIEW持續投資。沒有堅定的信念和超常的耐心就不可能有現在LabVIEW的成功。 提到LabVIEW,陳大龐先生表示真心感謝客戶的支持。他說,早期的LabVIEW功能不像現在這樣完善,甚至連undo功能也沒有,用戶出錯后需要從頭再來。但很多工程師太喜歡LabVIEW了,他們竟然容忍了大概8年沒有undo的日子。 Erik Johnson先生就NI的全球首款矢量信號收發儀(VST)發表了他的看法。他說,NI在過去15年內推出的各種模塊化儀器都在延續著摩爾定律的發展:儀器變得更小、性能更高,同時不斷降低每個儀器客戶的使用成本。今年VST的推出也繼續遵循這重要的三點。Johnson先生說,VST有兩個重要特點。首先,它在一臺儀器里面集成了矢量信號發生器、矢量信號分析儀、高速度數字I/O以及FPGA,形成了一個小巧的PXI模塊化儀器。其次,這個VST集成了一塊用戶可以編程的連接。NI將FPGA的開放性完全提供給了用戶,用戶可以修改自己的IP,實現自己IP的設定,保護自己的IP甚至實現自己的創新和算法。 NIDays全天活動共分為五大專題(包括LabVIEW編程技巧、自動化測試與測量、嵌入式控制與監測、行業應用專題和射頻應用專題) ,20余場技術講座,兩大實踐動手專題課程,近50個熱門產品的應用展示,讓與會者感受到了最新的測控技術趨勢和NI最新發布的產品,涵蓋汽車、電力能源到國防與航空航天等五大領域。 射頻通信領域是NI近來十分關注的一個方向。今年的NIDays設置了射頻應用專題和射頻應用展示區,并且組織了一場題為“射頻通信領域的自主創新之路”的專家訪談,邀請了來自學術界、科研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我國在射頻通信領域的自主創新之路,暢談不斷革新的射頻通信儀器對該領域自主創新帶來的新的機遇和深遠影響。 上海聚星儀器有限公司總經理邵輝說,對于新的通信協議,我們往往沒有成型的設備來對它進行測試,需要先用儀器進行仿真,再用儀器進行產品測試,測試與協議標準制定需要同步進行。VST的驅動程序對用戶開放,這一點非常有價值。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教授級高工段曉輝說,他們在研發三網融合NGB寬帶接入技術HINOC的過程中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國外儀器沒有支持HINOC的,而可定制儀器發揮了不小的作用。上海無線通信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旸說,該中心購置的設備需要二次開發和整合,否則他們的學者、創業者用戶無法對新技術進行評估。軟件與硬件相結合、靈活性與高性能相結合才能滿足有“瘋狂”想法的學者們的測試需求。TD技術論壇秘書長時光說,兼容、可擴展的測試儀表和可研發的測試系統非常重要,它為“非主流”的技術研發者提供了有效的測試平臺。 ![]() “射頻通信領域的自主創新之路”專家訪談現場 此次的NIDays是NI的第14屆年度大型技術盛會。十幾年來,NI公司不斷推出助力研發人員創新的新產品和新技術。明年NI公司會帶給我們哪些好用的新工具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