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研究和開發的兩位中科院專家17日在深圳表示,目前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10米左右的服務精度已達到gps的水平,經過地基增強系統建設,北斗的服務精度將超過GPS,外界關注的北斗芯片價格過高的問題,預計短期內將會有大幅的下降。 正在此間舉行的高交會上,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技術應用備受關注,據悉,隨著10月25日第16顆北斗衛星的成功發射,北斗系統區域組網工作業已完成,已具備對中國及周邊地區信號覆蓋與持續服務能力,北斗系統應用產業化時代業已來臨。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院長樊建平17日介紹,經過地基增強系統的建設,北斗系統的服務精度將超過GPS。由于北斗是最新研發的衛星,很多云技術可以進行應用,因此在提供的服務內容更會更多,比如新開發的車載北斗導航系統,就可以通過三維技術,實時展現駕車時周圍的各種環境,提供的服務更多、精度更準確、信息更及時。 據悉,車載北斗導航芯片的研發和生產已取得突破,具備在汽車信息服務領域應用推廣的條件;隨著時空平臺、手持芯片、泛在技術、操作系統等問題的解決,北斗系統將規模化應用于移動通信、個人位置服務、公共事務管理等領域。有數據稱,2015年中國國內衛星導航應用市場產業規模將超過2000億元人民幣,2020年超過4000億元人民幣。 目前北斗系統的芯片價格依然較高,是目前中國市場上GPS應用芯片價格的幾倍,被視為制約北斗導航系統大規模應用的瓶頸,曾參與北斗研發的中國科學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主任葉甜春表示,目前中國已有數十家企業正在推出北斗芯片產品,他預計一年左右時間內,北斗芯片價格就將降到和GPS芯片差不多的水平。 葉甜春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要讓市場更好地接受,仍需要有更多價格合理、功能多樣、可以兼容其他系統的應用產品。 來源: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