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北京晚報 “我們經常說創新報國,創新怎么報國呢?國家每年在龍芯的研發上投入大量的經費,我們努力地研發,把技術指標提高、發表論文就報國了嗎?不是的;思{稅人的錢,如果沒有對國家安全做出貢獻,沒有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那是浪費,那是誤國。創新報國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創新掙錢,納稅報國。” ――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總裁、中科院計算所總工程師胡偉武 從曙光、聯想、浪潮等服務器,到長城、同方等個人電腦;從長虹、海爾、海信等數字電視,到居民家里的數字電表、水表,再到車間生產制造的工業機床……龍芯正在加速腳步走向我們的日常生活。這個名為龍芯的芯片是我國自主研發的CPU。十年前的2002年,當時只有34歲的胡偉武,帶領科研人員歷經拼搏,研制成功我國首枚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高性能微處理芯片――“龍芯一號”,結束了中國計算機“無芯”的歷史。而如今龍芯也從實驗室中走向了市場,在國計民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從2001年受命研發中國芯CPU開始,胡偉武和龍芯打了十余年的交道,投入許多心血,如今的他,身份也從龍芯課題組組長變為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總裁。 當年龍芯的研制成功,讓胡偉武很振奮,但是科研成果只能待在實驗室里,這并不是胡偉武所希望的!2006年,我們意識到龍芯只限于研究領域,并不能給國家的巨額投入帶來切實的回報,而且當時龍芯在產業化方面也取得了進展,在此基礎上,2010年龍芯正式走向產業化,研發團隊也實現了轉制!焙鷤ノ湔f,當年,由中國科學院和北京市政府共同牽頭出資改建,成立了龍芯中科,公司以“保障國家信息安全、支撐信息產業發展”為使命,旨在將龍芯處理器研發成果產業化。 科研成果產業化的道路并不容易。胡偉武說,研發人員都有一些“技術型”思維,以前研發一個產品,都會追求高技術,并不太考慮市場需求和客戶感受,結果就是生產和需求脫節。如今龍芯的做法就是設立項目時先做市場調研,讓技術指標為市場需求服務。同時組建經營團隊,不但有原先的研發人員,又挖來不少知名外企的管理人員。這些轉變讓龍芯的發展非常迅速,銷售額從3年前的幾百萬元,逐漸到幾千萬元,而今年公司銷售額則有望過億。 對于胡偉武來說,從技術帶頭人轉變為企業的管理者,最大的變化就是“以前在乎的現在不在乎了,以前不在乎的現在都很在乎!薄氨热,我以前在乎發表論文,現在就很在乎產品品質、銷量;以前在乎領導的意見,現在則更在乎客戶的想法! 在胡偉武的帶領下,這幾年龍芯中科不斷突破創新,龍芯4核、8核處理器相繼推出并投入產業化,龍芯三大系列產品線也加速完善、擴充。2010年成為中關村“瞪羚計劃”重點培育企業;2012年被授予“高性能CPU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未來龍芯將被打造成為我國自主高性能CPU研發基地和企業利用國產自主CPU開發信息產品的示范基地。 胡偉武告訴記者,目前,龍芯在與國家安全和國防安全相關的領域,已經初步起到了基礎性的支撐作用;在民用的工業控制領域,如數字電表、數字水表等已形成批量生產能力;在計算機領域,如個人電腦、服務器、存儲設備等也已形成規模銷量。因此未來三年成為行業龍頭型的CPU企業這一目標應該能實現。 記者了解到,明年春節龍芯就將搬到位于北清路的龍芯產業園,龍芯也將繼續招兵買馬,讓中國芯的產業化道路前進得更快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