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來,我國智能交通實現跨越發展。在緩解我國城市交通擁堵、方便百姓出行的同時,智能交通也帶動了相關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 近日,第十九屆世界智能交通大會在奧地利舉行。我國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總工程師、國家智能交通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獲得大會頒發的世界智能交通杰出成就獎,成為獲得此項世界大獎的第一位中國人。大獎的背后,是世界智能交通領域對我國智能交通發展成果的認可和褒獎。 近10年,是我國智能交通實現跨越發展的10年。智能交通在緩解我國城市交通擁堵,方便百姓出行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智能交通系統的建設和應用直接服務于百姓出行,提高了交通管理的水平,并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未來,我國智能交通還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智能交通改變出行 稍一留心便會發現,近些年,我們的出行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以前乘坐公交車要上車買票,地鐵要先排隊買票,通過入口處把票交給驗票員才能夠上車或者入閘,如今一張公交卡在手,上車后或者入閘前刷一下公交卡,便可以輕松乘車;駕駛小轎車時,很少再會有人使用紙質地圖,取而代之的是網絡上的電子地圖或者車載導航地圖,車載導航還能通過語音播報為我們指路;道路旁的電子顯示屏顯示的是臨近路段的實時路況,綠色代表暢通,黃色代表緩慢,紅色則代表擁堵,司機可根據電子屏幕提示的信息選擇相對暢通的出行路線;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如果你的車上安裝了ETC設備,便可以走ETC專用車道,實現不停車收費,能夠迅速通過收費站,大量節約出行時間……這些變化讓我們的出行更加安全和便捷,而這些變化都指向一個概念,那就是智能交通。 10余年來,我國智能交通迎來發展的春天。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小汽車源源不斷進入家庭,保有量在10年間迅猛提升。小汽車進入家庭的同時,也給城市交通帶來了很多問題,最集中的體現便是擁堵。 在緩解擁堵的眾多解決之道中,以提升出行效率見長的智能交通呼聲很高。 車載導航能夠為我們清晰地指明方向,駕駛者行進在道路上就會心中有數,而不用再為找路左顧右盼,在提高行車效率的同時也讓行駛更安全。10年前,或許不少人還不知道車載導航為何物,而如今,這種產品已經“飛入尋常百姓家”。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導航終端銷售了1212萬臺,其中車載導航一體機的銷售量達到700多萬臺。 ETC是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的英文縮寫。如今,全國有越來越多的高速公路收費站設有ETC通道,汽車不停車便能實現收費,這讓高速公路的通行效率大大提升。統計顯示,1條ETC車道的通行能力相當于1條普通收費車道的4倍。 2008年之后,安裝有ETC的車輛逐漸多了起來。目前,全國有24個省份實現基于國家標準的ETC建設與發展,共建設3700條車道,全國用戶數量已經超過460萬。在京津冀地區和“長三角”5省1市(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已經實現了ETC區域聯網運營。近日,交通運輸部還啟動了收費公路電子收費聯網運營與客戶服務規范編制工作。可以預見,ETC實現全國聯網運營之后,1張ETC卡片就能暢行全國各地高速公路。 如果更多的人選擇公共交通,城市道路擁堵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因此,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已經成為城市管理者們的共識。公共交通智能化的一個重要體現就是公交IC卡的大規模使用以及智能化的管理和調度。乘車時刷卡,我們就可以輕松實現乘車。在很多城市,公交IC卡既能用于地鐵,也能用于公交車,方便大家實現換乘。截至目前,北京市公交IC卡的發行量已超過4000萬張,全國公交IC卡發卡量則已經突破兩億張。未來,公交信息服務系統還能夠為公交乘客提供車輛到站信息和換乘信息,智能調度系統將隨時監控車輛的運行,結合道路擁堵的信息調整車輛班次。 智能服務無處不在 室外的電子顯示屏能夠通過“紅、黃、綠”3種顏色告訴我們臨近道路是否通暢。交通指揮中心的城市道路電子地圖也能夠通過“紅、黃、綠”3種顏色展現道路的實時通行情況,整個城市哪里擁堵,哪里通行緩慢就一目了然了。這是如何實現的呢? 也許你只能看見道路上方的電子顯示屏,卻并不知道,在路口的各個方向和道路上有交通監測儀器正在監控車流,在北京等大城市,主要道路上每隔500米就有1組這樣的設備;出租車上裝的GPS定位系統也成了監控車流速度的輔助手段。而有了實時路況,紅綠燈也能夠實現電子控制,即根據實時的流量選擇交通信號燈的切換時間。智能交通織起了一張無形的網,讓城市交通實時處于掌控之中。這張網其實就是智能交通綜合管理體系。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國的智能交通綜合管理體系已經基本建立。”王笑京說,我國智能交通的發展與交通建設同步進行。上世紀90年代后期智能交通的發展開始起步,“十五”期間進行了研發以及小規模的試驗應用,“十一五”時期,以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等大型活動為契機,以應用為導向,城市智能交通實現了大發展。 人們曾稱贊:“北京交通擁堵問題的緩解成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一大亮點。”北京的城市交通環境在當時能夠得到明顯改善,除了實施“單雙號限行”、“奧運專用車道”等管制措施以外,智能交通管理系統的建設和應用也功不可沒。奧運期間,公交優先信號控制系統發揮了重要作用,北京市在公交車道和奧運專用道上建設了126個具有公交優先控制的信號燈路口,采用RFID公交車輛檢測技術,將檢測到的特種車輛信息傳送給信號控制系統,系統根據當前路口的信號放行狀態和流量情況,縮短另一方向的放行信號時間,或延長本方向的綠燈放行時間,使公交車輛和奧運專用車輛在路口的延誤時間最短,達到優先放行的目的。 而在上海世博會期間,世博園在近200天內接待了觀眾7000多萬人,上海市既不限制外地車進入也不實施“單雙號限行”,依靠智能交通系統實現了全市交通的平穩運行,受到了上海市民和國內外游客的一致好評。 大型活動給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目前,北京市的綜合交通管理體系以交通綜合信息平臺為基礎,集成了數據采集、信號控制、交通指揮和信息服務等多種功能。上海市也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綜合交通管理體系,將城市地面道路、高架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信息以及水運信息均納入其中,特別是在一些高架橋路段,室外屏幕還能夠提供通行提示,也就是能夠告訴駕駛人從上橋到下橋的大致時間,便于大家更加精確地了解前方道路通行情況,合理選擇路線。 未來出行將更便利 智能交通通過提供豐富的道路信息緩解了道路的擁堵,也讓行駛環境更加環保和安全。王笑京說,ETC系統由于實現了不停車通過收費站,減少了車輛的制動和再起步,僅僅這個過程就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0%以上,減少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排放約70%。而且ETC通道的通行效率是普通通道的4倍,大規模建設ETC通道,能夠集約利用土地,也相當于節省了建設資金。車載導航能夠在行駛超速時報警提示駕駛員,電子雷達能夠在車輛靠近障礙物時實現報警。 為環保和安全做出貢獻的同時,智能交通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發展。隨著ETC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ETC控制機、不停車收費感應器的研發和生產也隨之風生水起。而大量的智能信息需求讓相關軟件的研發成為需要,交通信息的增值服務也給眾多商家帶來了不小的商機。 “智能交通的發展能夠集約利用土地。特別是與信息產業聯系在一起,而非通過消耗能源破壞環境實現發展。也就是說,智能交通能夠帶動經濟實現綠色增長。”王笑京總結道。 交通領域的發展與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相伴相隨。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不斷向前推進,交通運輸業仍然有很大的發展潛力。毋庸置疑的是,智能交通將在這一過程中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未來智能交通將向何處去?王笑京說,我國未來智能交通的發展將更加注重車與車之間、車與路之間的信息交換,智能化車輛控制系統是主要發展方向。比如,如果離前車太近,控制系統會自動調節與前車的安全距離;前車緊急剎車時,會自動通知周邊的車輛,后車可以盡可能避免追尾;道路上出現交通事故時,事故車輛會發出警告,通過車與車或者車與路之間的高速通信,使其他車輛幾乎在發生事故的同時就得到信息,便于其他車輛及時采取措施或選擇另外的路線;當車輛處于非安全狀態時,即使駕駛員實施并線或超車操作,汽車也可以自動啟動安全保護功能,并線和加速不能實現。 王笑京坦言,與智能交通發展關系密切的信號控制系統、智能化車輛控制系統以及相關通信和傳感器技術研發是我國智能交通與一些發達國家的差距之所在,也正是我國智能交通領域未來的發展方向。 王笑京為我們描繪了這樣的圖景—也許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寬帶移動通信技術的發展,我們在車內就能夠清楚地看到前方道路通行的實時圖像、堵車的準確位置,如此精確的信息將更加便于我們選擇通行路線。王笑京表示,類似的變化也許還會有許多,隨著智能交通的進一步發展,人們出行的過程中一定能夠獲取到更多、更完善的信息,出行將變得越來越便利。 來源 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