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聯合盛電子有限公司發布停產停工公告,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進入2016年以來,珠三角電子制造業的“倒閉”、“欠薪”、“跑路”等新聞屢見不鮮,并出現多米諾骨牌效應。
從2014年開始,珠三角地區的電子制造廠商的效益慢慢下滑,到了2015年更是直接跳水,不少工廠欠著供貨商的貨款和員工工資;有的又不敢直接倒閉而硬撐著,直到欠款太多無法結算,跑路是最好的選擇。深層次分析,珠三角出現制造業倒閉潮有三點原因:
1、全球半導體業不景氣
全球經濟放緩,無線通信、數據處理和消費類電子產品的終端市場需求不足,芯片需求也隨之減少。數據顯示,2015年各季度全球半導體銷售額均出現下跌。不論是計算機銷售商、芯片制造商還是芯片生產設備制造商,都明顯感覺到了芯片設備需求的下滑勢頭。
全球集成電路產業增速已逐步放緩,市場銷售下降、廠商被迫削減訂單。作為整條外貿產業鏈中最后一端,珠三角電子工廠也受到重重壓力。國外訂單的減少直接影響著企業營收,這讓處于產業鏈底端的電子工廠利潤減少或虧損。
2、人民幣升值,員工工資上漲企業利潤下降
工廠倒閉潮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匯率上升增加外國企業在中國的采購成本,一旦出口所賺的回報率比其他行業增長少甚至下跌,投資者便會撤離。對于嚴重依賴國外訂單的企業來說,訂單少也就是利潤減少。
我們大部分的工廠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用工的成本直接關系到企業整體的運營成本。2005年—2015年的十年間,中國工人平均工資和福利上漲19%;再加上基本的五險一金以及其他各項額外費用,企業雇用一個工人至少要付出1.5個人的成本。
3、投機(炒房)大過于踏實做實業
現在的工廠老板,大多是90年代出來打拼的那一批,也都是從家庭小作坊開始。受到整體大環境影響,其中相當一部分人缺乏遠瞻性,稍微賺了點錢就失去進取心。本來工廠是一個長線投資,回報率低,而且回報時間太長,這讓看不到盈利點的老板們很難接受。
稍微有點遠瞻性的,都把資金拿去炒房地產。網上曾經出現過一個段子,一個擁有千人企業的老板,苦干精算,一年利潤一百來萬;卻不如他的妻子抄的10套房(3000萬)賺錢。當然,這件事的真偽有待查證,但卻反映了實業難“敵”房產的尷尬。
除了房地產,股市也是老板熱衷投錢的地方。筆者曾經和一位企業主聊天,他自稱現在的主業是炒股,副業是IC貿易。問及原因,這位老板有點不好意思地笑道:“股票賬戶的流水比公司賬戶流水金額要大很多,你說哪個是主業,哪個是副業”。
回想2015年的股市,可謂驚心動魄。從就牛市到瘋牛,引無所股民競折腰。股市僅用了兩個月從5178點一路下跌至2850點,證監局一看不得了了,馬上推出熔斷機制;宣布無限期暫停交易。心有余悸的股民一度出現錯覺,認為實業賺錢;急功近利的它們很容易被其他高回報高風險投機行為所動,這實屬無奈之舉。
房地產巨額的回報讓人無法割舍、欲罷不能,把實業80%的資金都調到房地產里面,實體經濟空心化越來越嚴重。沒有錢做實業、搞研發,核心競爭力不提高,最后將失去整片市場。要知道,一家工廠不進行革新,十有八九是會倒閉的。
互聯網+沖擊下的中國制造業
討論中國制造業,“互聯網+”是繞不開的話題。互聯網正改變傳統的制造業,互聯網的出現降低流通成本,這對制造業而言帶來一個價格越來越低,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卻沒有解決與用戶信息打通,更沒有解決智能工廠的問題。可以說,互聯網解放了消費者,卻沒有解放生產者。
互聯網更多的是改變人們的工作方式。如IC貿易加互聯網可以讓采購員坐著電腦旁,輕松找到自己想要的貨物,而且價格更加透明;還可以給供應商發掘更多的渠道,令他們能做訂單而非庫存。
互聯網最大的優勢,就是對傳統制造業產生的大數據進行整合利用,使得資源利用最大化;如科通芯城。建立高效快捷的交易流程,進一步優化市場;如云漢芯城。互聯網還打破信息不對稱的格局,將信息進一步透明化,如芯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