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 高速數字化采集技術和FPGA技術的發展已經對傳統測試儀器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數字存儲示波器(DS0)是模擬示波器技術、數字化測量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綜合產物,他主要以微處理器、數字存儲器、A/D轉換器和D/A轉換器為核心,輸入信號首先經A/D轉換器轉換成數字信號,然后存儲在RAM中,需要時再將RAM中的內容讀出,經D/A轉換器恢復為模擬信號顯示在示波器上,或者通過接口與計算機相連對存儲的信號作進一步處理,這樣可大大改進顯示特性,增強功能,便于控制和智能化。這種DSO中看到的波形是由采集到的數據經過重構后得到的波形,而不是加到輸入端上信號的波形。本文采用基于FPGA的方式進行數據采集、數據處理等功能的設計。這種設計方案在高速數據采集上具有很多優點,如體積小、功耗低、時鐘頻率高、內部延時小、全部控制邏輯由硬件完成等,另外編程配置靈活、開發周期短、利用硬件描述語言來編程,可實現程序的并行執行,這將會大大提高系統的性能,有利于在系統設計和現場運行后對系統進行修改、調試、升級等。 1 系統實現方案 根據設計指標要求,基于FPGA的系統結構如圖1所示,主要由模數轉換、數模轉換、FPGA數據處理、數據存儲四部分組成。由垂直分辨率大于或等于32點/div可知A/D、D/A轉換器至少8位,系統選用AD976(16位A/D轉換器)和AD669(16位D/A轉換器),由于受PLC I/0口數量的影響,AD976和DA669使用其中13位,RAM選HM6264(64k),時鐘采用125kHz,PLC選用 EPFl0K10LC84一3。模擬信號通過A/D轉換器將信號輸入給FPGA,FPGA根據相關指令進行數據存儲至RAM或將數據從RAM讀出送給 D/A轉換器轉換成模擬信號輸出。 ![]() 2 系統主要電路 系統中FPGA數據處理模塊將A/D輸入、RAM數據存儲和D/A輸出連接在一起,實現信號的傳遞、存儲等控制。輸入電路中A/D轉換芯片選用AD公司的 AD976,它是16位高速,高精度A/D轉換器,最大采集率為100kSPS,輸入信號范圍為一10~+10V,R/C為讀數/轉換控制端,CS為片選端,電路連接如圖2所示。 ![]() 數據存儲器HM6264是64k的靜態SRAM,8位I/0公共輸入/出線,13位地址線,三態輸出。地址有效條件是/CSl=0,CS2=ln/WE=0,/OE=1執行寫操作;/WE=1,/OE=O執行讀操作。電路連接如圖3所示。 ![]() 輸出電路中D/A轉換芯片AD669也是AD公司推出的16位高速,高精度D/A轉換器,具有高性價比,電路連接如圖4所示。 ![]() 3 FPGA程序設計 此部分實現的主要的功能是將A/D轉換后的數據經FPGA控制寫入RAM及將數據從RAM讀出經FPGA輸出給D/A轉換器,頂層原理圖如圖5所示。外圍主要接口端功能為:A[15..3]為數據輸入端,CLK4M為時鐘信號端,TONGIN為觸發端口,CS、RC、WE、OE為片選、轉換、讀寫控制端,RAMI、RAMO、AA為存儲器I/O端、地址端,QQ為數據輸出端。 ![]() 其中模塊CHANA實現的功能是對數據的最高位取反,因為AD976最高位“l”表示負電平,而AD669最高位“1”表示高電平;模塊INTRD在EN 為“1”,信號上升沿過零點時,Q輸出為“l”,直到完成對存儲器的寫操作為止;模塊SIGND是整個程序的核心部分,主要功能是為存儲器和lAD976 提供控制信號,啟動A/D轉換,對存儲器進行寫操作和讀操作;模塊SAN在對存儲器由寫操作轉變為讀操作后,將存儲器的數據輸出變為高阻態,不妨礙存儲器數據的正常讀入;模塊TONG端口A外接開關,按下時低電平,起同步作用。仿真結果如圖6,(a)為寫操作時的仿真波形;(b)為讀操作時的仿真波形。當運行在寫操作時,QQ無輸出,如圖6(a)所示,實現存儲功能,讀操作時,QQ輸出,由于模塊CHANA的存在,QQ輸出的數據要對A輸入的數據首位取反,即A輸入是0101,QQ輸出是1101,如圖6(b)所示,仿真結果正確。 ![]() 4 結語 本文以PLC器件為控制核心,通過附加一定的外電路及普通示波器構成簡易數字存儲器,使普通示波器具有波形數字存儲的功能。其中以FPGA為主部件的控制部分采用VHDL語言,按模塊化方式進行設計,并將各模塊集成于芯片中,最后通過MAXPLUS II軟件對設計進行邏輯仿真,對FPGA芯片進行編程,實現系統的設計要求。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這種以FPGA為基礎的軟件硬件化,其發展前景十分看好。 參考文獻 1. 楊剛.龍海燕 現代電子技術-VHDL與數字系統設計 2004 2. 侯伯亨.顧新 VHDL 硬件描述語言與數字邏輯電路設計 1999 3. 潘松.王國棟 VHDL 實用教程 2000 4. 求是科技 VHDL 應用開發技術與工程實踐 2003 作者:淮海工學院 宗榮芳 來源:電子科技 200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