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優質能源的出現和先進能源技術的使用。在當今世界,能源的發展,能源和環境,是全世界、全人類共同關心的問題,也是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保證世界經濟正常運行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開始減少,人們已感覺到現實油氣產量和運輸能力的不足,而且也感到了補充開采石油能力的局限。 化石能源逼近耗竭 全球危機將來臨 2012年可能不是世界末日,但或將成為“石油末日”的開始。 人類從18世紀工業革命以后,以不斷加大能耗的方式來獲取自己的舒適便利,這個短暫時代的繁榮享受,建立在石油、煤和天然氣的大量消耗之上,這些化石原料采盡之后,鄙人不才,看不出核能和其他能源可以全部替代的前景。因為目前全世界每年消耗的煤約50億噸,石油約40億噸,天然氣約3萬億立方米,其數量還在不斷地增長。 化石能源耗竭之日,石化工業也隨即消亡。隨著物質的減少,很多虛榮的行為將風光不再,那時地球的溫室效應會非常嚴重,生態嚴重破壞,眾多的人口為了獲能只有過度索取,可愛的森林將逃不過“剃光頭”的命運。 “石油峰值論”源于上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石油地質學家哈伯特認為,石油作為不可再生資源,任何地區的石油產量都會達到最高點;達到峰值后該地區的石油產量將不可避免地開始下降。后來,愛爾蘭地質學家坎貝爾于1998年預測,“廉價石油時代將終結”,而當時油價只有每桶10美元上下。然而,后來的油價上漲似乎再次印證了“石油峰值論”的觀點。目前,全球石油消費量約為每天8600萬桶;有人認為,這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全球石油產量的最大值。 一直以來,關于“石油峰值論”的爭論就沒有平息過。有人認為,石油資源的不斷發現將填補現有產能的不足;有人認為,石油公司就像房地產開發商“捂盤”一樣,有低估甚至隱瞞石油儲備的行為;還有人認為,是伊拉克戰爭、伊朗局勢或金融投機解釋了本世紀初石油價格的大起大落。 根據經濟學家和科學家的普遍估計,到本世紀中葉,也即2050年左右,石油資源將會開采殆盡,其價格升到很高,不適于大眾化普及應用的時候,如果新的能源體系尚未建立,能源危機將席卷全球,尤以歐美極大依賴于石油資源的發達國家受害為重。最嚴重的狀態,莫過于工業大幅度萎縮,或甚至因為搶占剩余的石油資源而引發戰爭。 為了避免上述窘境,目前美國、加拿大、日本、歐盟等都在積極開發如太陽能、風能、海洋能(包括潮汐能和波浪能)等可再生新能源,或者將注意力轉向海底可燃冰(水合天然氣)等新的化石能源。同時,氫氣、甲醇等燃料作為汽油、柴油的替代品,也受到了廣泛關注。目前國內外熱情研究的氫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就是此類能源中介應用的典型代表。 世界各國政府正努力進行能源轉型 隨著傳統能源日益緊缺,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越來越多的國家采取鼓勵新能源發展的政策和措施,新能源研究報告指出新能源的生產規模和使用范圍正在不斷擴大。2012年《京都議定書》到期后新的溫室氣體減排機制將進一步促進綠色經濟以及可持續發展模式的全面進行,新能源將迎來一個發展的黃金年代。 預計新能源發展規劃出臺后,未來十年我國新能源投資將達5萬億元。這一規劃重點支持的領域集中在風能、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水能、煤炭的清潔化利用、智能電網等七大方面。在具體實施路徑、發展規模以及重大政策舉措等方面,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和傳統能源的升級變革進行了部署。 十幾年前,歐美汽車業尚代表著全球汽車業發展的主流方向,新能源車似乎一度接近市場化階段,那么新能源車就要來了么?2009年,有了眾多歐洲汽車廠商和企業到處搞新能源車試點,有了美國總統奧巴馬關于2015年將有100萬輛電動汽車上路的豪言,有了中國《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對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支持。發展新能源車終于與振興經濟、創造就業、拯救地球搭上了關系,因此社會各界都全力支持。 太陽能產業近年在我國發展迅速。截至2007年底,全國推廣農村太陽能熱水器4286萬平方米、太陽房1468萬平方米、太陽灶112萬臺。為促進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的健康發展,發展改革委等有關部門近年將這一產業的能效標識制定工作提上了議事日程,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和太陽能利用專業委員會共同主持該項目標準的制定工作。 全世界都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世界各國政府在思考拯救經濟的同時也在為實現能源自主而積極努力,可再生能源、核能和節能技術成為了各國積極發展的對象。在我國,核電建設有利于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供應與安全。同時在金融危機面前,核電也是我國保增長的重要投資方向。 核電安全隱患重重 產業停泄不前 核電作為一種高效、安全、清潔、經濟的能源,在當今世界能源中的地位是無法完全由其他能源品種所替代的,安全高效地發展核電是解決能源問題的必然選擇。目前,全球節能減排壓力不斷加大,核電在節能減排方面的優勢非常突出,核能正在代替化石能源,核電市場的需求為集團公司核電發展提供良好契機。 核電自上世紀50年代誕生,至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在此過程中,伴隨著能源危機和核電事故,經歷了幾起幾落的發展過程。六、七十年代的世界能源危機造就了世界核電的第一次大發展,之后79年美國三哩島事故、86年蘇聯切爾諾貝利事故,給世界核電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打擊;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后,由于全球經濟的高速發展,能源需求不斷增大,以及核電技術進步等因素的影響,世界核電(特別是中國)進入了第二次高速發展期。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福島核電事故,再次給世界核電發展造成巨大打擊,一些國家政府及社會公眾對發展核電的態度和信心產生動搖,紛紛表示放棄核電,全球核電再次進入了一個停滯時期。 根據世界核協會的數據,目前全球在建反應堆數量為62座,主要分布在金磚四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同時有158座在籌建中,324座處于規劃階段。中國目前運行中的反應堆只有13座,在建的27座;印度和俄羅斯規劃的反應堆數量分別為58和44座。 目前全球核電站的老化問題嚴重。該機構對全球254個核反應堆進行了考察,發現其中約70%已經運行超過30年,有許多核電站都已經過了其原本的設計壽命,正在超期服役。在全球25年來最為嚴重的日本福島核事故后,德國、瑞士和比利時都做出決定,放棄發展核電,轉而依靠可再生能源滿足其國內的能源需求。不過,在其他一些新興經濟體國家,如印度等,由于經濟發展的需要,仍然需要繼續發展核電,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因此老化核電站的安全問題仍然是需要關注的。 核能反對者表示,核電站設計安全性的提高將導致核電成本增加。而綠色和平組織歐盟政策項目負責人哈佛坎普(JanHaverkamp)認為,這會推動太陽能和風能等低碳能源的發展,進而終結核電的強勁勢頭。 雖然核事故提高了公眾對核能的警惕,但新興市場國家對核能的發展依舊熱情不減。勞氏船級社的全球核能總監理查德?克列格(RichardClegg)表示:“包括油價、對能源安全的需求、能源匱乏以及為減緩全球變暖尋找低碳燃料在內,各種促進民用核電復興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條件仍然存在。” 德國政府提出2022年之前關閉所有核電站;瑞士不再重建和更新核電站,剩下就是美法俄,他們的立場基本上保持沉默,但他們未來整個對于核電發展的信心應該還沒有動搖,對于長久的堅持發展核電的策略也不會有大的變化。中國在福島事故以后,第一時間暫停了核電項目的審批,這也是一個必然和必需的選擇。 2011年共計有7座反應堆投入運行,19座關閉。全球31個核電國家中,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韓國和美國六個國家占總發電量的70%。至少有五個國家,包括埃及、意大利和科威特,已經暫停了建造新反應堆的計劃。英國RWE、EON和SSE公司在過去的12個月里也放棄了新建計劃,同時日本和保加利亞也暫停了建造工作。 另外,根據報告,目前全球正在建造的反應堆有59座,至少有18座正在經歷“多年的”延遲,其中9座反應堆被國際原子能機構列為“在建的”已經超過20年。綜合看來,全球核電暫時陷入了停滯發展的狀態。 風電并網難技術難突破 前景趨黯淡 風力發電屬于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風力發電是風能利用的重要形式,風能是可再生、無污染、能量大、前景廣的能源,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是世界各國的戰略選擇。 在風電發展迅猛的形勢下,風電的并網難度成為焦點。最近幾年,我國風電行業發展迅速,風電企業積極地跑馬圈地,各種風電項目紛紛上馬。但是由于電網并無法接受風電入網等問題,風電發展不得不放慢前進的腳步。 中國可再生能源行業協會的統計顯示,因電網建設跟不上,很多風電場“窩電”現象嚴重,造成大量能源浪費。2011年去年全國有100億千瓦時左右風電電量被棄。 風電并網問題之所以得不到解決,是因為風電并網缺乏動力。眾所周知,要實現風電并網,電網企業必須在風電上網和遠距離輸送方面進行大量投入,但電網接入風電不能增加利潤,反而增加了電網管理難度,收益不大,因此缺乏利益驅動和變革的動力。電網管理難度體現在風電的間歇性、隨機性、可調度性低等特點對電力潮流的沖擊以及風電發電功率曲線和負荷曲線的時間錯配。 政策層面的利空消息使市場對行業前景產生擔憂。國家發改委在上個月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版)》中,首次將新能源作為單獨門類,列入指導目錄的鼓勵類。 但在所涉及的新能源產業中,力推太陽能、生物質能,而僅將風電在“風電與光伏發電互補系統技術開發與應用”這一子項中一帶而過。與此同時,指導目錄中還提到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其中風電是唯一被涉及到的新能源產業。 與此同時,中國將停止風電采購補貼的消息接踵而來,真有些“禍不單行”的意味。據了解,中國的風電采購補貼始于2008年,目的在于鼓勵風電設備國產化。 風電采購補貼取消將導致整機制造商盈利小幅下降,零部件供應商受影響最大。而上述兩項政策層面的轉變,使本已因發展過快造成產能過剩等諸多問題的風電行業前景更趨黯淡。 光伏發電產業債臺高筑 整體市場低迷 太陽能是未來最清潔、安全和可靠的能源,發達國家正在把太陽能的開發利用作為能源革命主要內容長期規劃,光伏產業正日益成為國際上繼IT、微電子產業之后又一爆炸式發展的行業。 近年來,中國光伏企業的綜合競爭力在不斷提高,整個光伏產業鏈呈現快速發展態勢。中國已經形成了包括多晶硅生產、太陽能電池及組件制造、光伏系統安裝及相關配套產業在內的較完整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鏈。 中國光伏,這個曾經被視為是明日之星的行業,如今卻是另一番景象,一邊是高額債務壓頂,一邊是整體市場低迷,籠罩光伏行業的寒意似乎正在進一步加劇。根據美國一家投資機構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最大的10家光伏企業債務累計已經高達1千1百10億元人民幣,國內整個光伏行業或許已經接近破產邊緣。 此外,對于光伏產業的未來前景,樂觀的一方表示,光伏行業是朝陽產業,困難是暫時的。而悲觀的觀點則認為,目前的困難需要經歷一個過程,恐怕“十二五”之內都難有好轉。 政策力挺光伏企業打開國內消費市場,但卻是遭遇并網困境的光伏建成項目,目前我國已建“金太陽”工程示范項目并網率僅為40%左右,這嚴重影響了“金太陽”政策的執行效果。一方面是政策力挺光伏企業打開國內消費市場,另一方面卻是遭遇并網困境的建成項目,困境如何破解仍需拭目以待。 從光伏產業發展之初到今天為止,阻擋光伏產業發展的最大的障礙就是高成本。太陽能發電上網成本較高,主要成本基本在多晶硅材料環節。但短期內全球多晶硅供不應求的局面難以改變。而針對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政策支持尚未出臺,近期內,國內光伏發電系統推廣難度較大。 工控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