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冀凱 “我們的L系列MCU目標定位很明確,就是就是打MSP 430,microchip PIC,Atmel AVR,renesas RSF系列的市場。”飛思卡爾全球高級產品經理Amy Chen很直接的表示。 飛思卡爾L系列MCU是飛思卡爾聯手ARM在全球推出的首款采用Cortex M0+內核的32位MCU。為何要推M0+的32位MCU?Amy表示隨著電子產品不斷發展,過去的8位MCU變得很有局限性,比如在接口方面從UART、I2C、SPI等轉向USB,同時消費者對于產品的人機界面要求更高,需要更多的顯示及輸入。現在32位MCU在性能上遠超8/16位,同時價格也比較接近,所以向32位遷移必定成為市場的主流。 Amy Chen表示,盡管Cortex M0內核的MCU推出了一段時間,但仍不是主流,足以證明M0產品雖然已很接近8/16位MCU,但在有些地方和客戶的需求不完全一樣。所以飛思卡爾結合ARM在32位MCU架構上的經驗以及飛思卡爾本身對于MCU的理解,開發出M0+。 (PPT上可以看到,M0+相比較M0增加的是綠色部分。) Amy舉例道,過去客戶使用8位單片機,由于資源不足,很多總線輸出采用IO模擬的方式,所以很難完全匹配。而飛思卡爾產品使用了GPIO,解決了IO不足的問題。另外工程師在開發過程中很多工具都需要單獨購買,而現在L系列增加了Micro Trace Buffer,提高了debug的效率減少了開發成本。 然而Amy同時強調,有一個好的基因內核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對于ARM來說,內核授權是不限制的,也就是意味著所有的競爭對手都可以擁有,更需要解決的是產品如何符合客戶要求。 比如在flash工藝上,這是影響MCU性能及功耗的最大因素,飛思卡爾選擇90nm TFS低功耗工藝,這是MCU可以采用的最先進工藝。 此外,Amy特別針對產品的功耗標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很多產品號稱MCU功耗低至多少nA,但意義有多大呢?我們認為一個有意義的低功耗模式要和應用密切相關,所以飛思卡爾注重在不同領域下的低功耗模式。”Amy表示,“飛思卡爾的MCU并沒有使用Coremark等參數,而是使用Coremark/Mhz,更能體現出產品的指標。這就好比是我們選車,可以選排量高油耗大的,也可以選排量低速度慢但是油耗少的。但實際選東西要考慮排量/油耗比。”比如飛思卡爾會針對深度睡眠、數據收集及全速計算模式有不一樣的優化方式。 對此,飛思卡爾發布了一個demo,在demo中我們可以看到,運行相同的benchmark,L系列的運行時間比TI、瑞薩和Microchip的產品都長。具體視頻可參考:http://www.freescale.com/webapp/ ... ge.jsp?code=KINETIS。同時Amy表示,未來飛思卡爾所有辦公室都會有該demo,客戶可以實際體驗。正如Amy所說“一個demo要好過10頁PPT”。 飛思卡爾與其他產品的效率圖對比 飛思卡爾的L系列產品共有9個針對低功耗設計的功能,運行模式包括LLS、VLLS3、VLLS1及VLLS0四種。 Amy表示,飛思卡爾的L系列開發板取名“自由”,兼容Arduino平臺要求,支持Open SDA。同時飛思卡爾官網也提供免費軟件,代碼,及Web選型工具。該開發板售價12.95美元,在e絡盟可以預定,9月放開購買。根據Amy的透露,目前預定量已超過1000塊。 飛思卡爾“自由”開發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