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跨國晶片公司會選擇低調地將部份工作轉移到中國,然而,也有一些業界領導公司選擇更加深入中國市場,而且,他們從不避諱談論其中國策略。 德州儀器(TexasInstruments,TI),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德州儀器上海微控制器(MCU)設計中心最近剛完成了首款本地設計的晶片tapeout案例。雖然TI并不透露其上海設計中心團隊規模,但TI微控制器副總裁ScottRoller在最近的一次接受《EETimes》采訪時表示,“上海MCU設計中心是一個規模頗大的團隊,有許多設計正在進行。” TI的上海MCU設計中心是在2011年初開始運作,除了TI位于德國、邦加羅爾和達拉斯以外,上海是目前最新一個設計中心。 值得注意的是,TI在中國的工廠并不只是為了支援現有的MCU產品而存在。相反地??,它主要負責一些來自中國的MCU產品線開發工作。“在中國,我們開發專門為中國市場而設計的微控制器,”Roller說。這個設計中心聚集了所有必要的工作人員,包括銷售、應用軟體開發、系統和處理器設計工程師,以及現場應用工程師等。“我們包含了前端到后端的完整流程,”Roller說。 德州儀器微控制器副總裁ScottRoller。 為何在中國設計? 當被問及為何選在中國設計時,Roller給了我兩個理由:“首先,你可以更靈活,速度更快。其次,選擇在本地進行設計,將大幅減少因誤解而出錯的機率。” 盡管理論上來說,此舉可能深具意義,但并不是每一家跨國公司都愿意公開承諾他們將在中國進行設計。 月前,在美國德州SanAntonio舉辦的飛思卡爾技術論壇(FreescaleTechnologyForum)上,飛思卡爾新任總裁暨執行長GreggLowe指出,中國市場正在從低成本的電子產品制造基地,轉變為具備設計能力,可為當地廣大內需市場開發所需產品的真正高科技樞紐。 想在中國銷售產品的晶片供應商,就必須在當地扎根,Lowe說。IC供應商并不一定要在中國設計產品,但他們必須在當地設有應用工程師和系統工程師,他表示。 然而,ARM中國總裁吳雄昂說,中國的根本區別就在于中國的速度。就他觀察,一般在中國的SoC設計周期會更短。“從設計開始到真正tapeout,有時只需要五到六個月。中國公司做決定的速度非常快,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更迅速。” 而在進行一款特殊設計時,跨國公司通常要回報總部做決定,這種做法并不適合中國本地市場,吳雄昂說。 TI的Roller強調,出于成本考量,TI過去并沒有在中國建立MCU設計中心。他指出,中國的工程技術人才可能會“便宜一點,但你不會真的省下很多錢。”而今,TI在中國成立設計中心的主因,是因為“我們希望能設計和生產出更貼近本地需求的產品。” 對TI來說,現階段中國MCU市場中一個最關鍵的領域,就是中國正在發展的國家電網計劃所帶動的智慧電表。TI已經推出了首款產品,目前已提供樣品,Roller說。“這對我們來說,是非常龐大的商機。” TI在中國銷售的兩款主力MCU產品分別是超低功耗16位元微控制器MSP430,以及32位元的C2000微控制器。 當問到還有哪些跨國公司也大力投入中國MCU市場時,Roller提到了飛思卡爾(Freescale)和瑞薩(Renesas)。 飛思卡爾已進軍中國多年,TI的Roller說。但他也表示,在新的CEO上任后,情況可能會改變。Roller口中的新任CEO指的是從TI跳到飛思卡爾的Lowe。 飛思卡爾的Lowe任職于TI時,曾帶領TI位在達拉斯的類比事業部。而TI已經在中國設立了數個類比設計中心。 在飛思卡爾技術論壇中,飛思卡爾的Lowe在接受采訪時承認,“設計決策將會逐漸轉移。”他表示,“你不能只待在矽谷,還有其他重要的地方得去,但你必須了解客戶的需求,才能設計出真正貼近客戶的晶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