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憑借Sequoia重奪最新一期全球500強超級電腦排名王座。Sequoia集成了超過150萬顆定制的Power內核,計算能力達到16.32 petaflops。還有三臺排名進前十的超級電腦也采用了相同的IBM BlueGene/Q架構,它們是名單上能效比最高的系統。另外超級計算深圳中心的“星云”超級電腦排名第十。 Sequoia安裝于美國能源部的Lawrence Livermore國家實驗室,耗電7.89MW,僅次于上一代一號超級電腦,日本超級電腦“京”(K Computer)的12.65MW。不過BlueGene/Q架構依然是名單上最省電的架構,能效比高達2099Mflops/Watt。 采用早期BlueGene架構的特定政府實驗室系統曾經到達過500強的榜首。Sequoia運行復雜仿真程序,測試美國核.武.庫準備情況。 Sequoia由96個機柜組成,由98304個IBM System x iDataPlex dx360 M4服務器組成,系統基于IBM Blue Gene/Q系統,處理器是Power BQC 16C 1.60 GHz,整個超級計算機共包含了157萬2864個核心,,每秒實測計算速度為16324萬億次運算,超過了日本“京”的10510萬億次,中國的天河一號A則以2566萬億次排在第五名 BlueGene/Q還驅動著第三強超級電腦,伊利諾伊州Argonne國家實驗室的Mira。Mira采用786432顆IBM定制內核,Linpack基準測試8.15 petaflops。 54所意大利大學在Cineca也有一臺1.69 pflops的BlueGene/Q超級電腦,排名第七。最后一臺進前十的BlueGene/Q架構超級電腦是德國Forschungszentrum Juelich研究中心的JuQueen。 超級電腦Top 10 IBM還驅動著排名第四的超級電腦,速度2.8 pflops。這臺SuperMUC電腦使用IBM iDataplex設計和英特爾Sandy Bridge處理器,安裝于德國Leibniz Rechenzentrum。 藍色巨人為500強列表里貢獻了213臺超級電腦(42.6%)、惠普貢獻了138臺(27.6%)、Cray、Appro、SGI和Bull分別為5.4%、3.6%、3.2%、3.2%。 在性能方面,IBM也帶來了飛躍。它目前為500強貢獻了47.6%的性能,此前僅為27.3%。惠普和富士通都已9.9%并列第二,它們此前分別為13.1%和14.7%。Cray 8.9%列第三,此前為14.3%。 名單上有20臺超級電腦運算能力突破petaflops級。曾在2008年6月最早突破1 petaflop的Roadrunner超級電腦目前位列19。 英特爾CPU、Infiniband守住份額 排名前十的超級電腦系統實測運算速度都超過每秒千萬億次,其中美國的超級電腦有3個,中國和德國2個,日本、法國和意大利各1個。 中國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的“天河一號”超級電腦在最新排名中名列第五;另外超級計算深圳中心的“星云”超級電腦排名第十。 在Top 500中,美國252臺,中國68臺,日本35臺,但中國超級電腦的總性能低于日本;462臺運行Linux,2臺運行 Windows。 全球超級電腦歷年冠軍榜 IBM憑借BlueGene/Q在名單上取得的進步以英特爾的損失為代價。 英特爾繼續為大部分500強超級電腦提供處理器(372臺,占74.2%)。相比六個月前的384臺(76.8%)有所滑落。 英特爾Westmere處理器依然占據最大份額,出現在246臺超極電腦中,比上次排名的240臺有所提升。更新的Sandy Bridge處理器電腦數量躍升至44臺,半年前只有十臺。 AMD是列表中第二受歡迎的CPU廠商,其Opteron系列處理器被用于63臺超級電腦(12.6%)。IBM Power系列緊隨其后,從上次的49臺提升至目前的58臺(11.6%)。 目前榜單中74.8%的超級電腦使用至少六個內核。 輔助圖形內核的使用也在持續提升。目前有58臺的超級電腦用上了圖形加速器,半年前只有39臺。Nvidia支持其中53臺,IBM和AMD各兩臺。還有一臺超級電腦用上了英特爾的新MIC輔助處理器(Xeon Phi)。 由于G級以太網技術的沒落,Infiniband首次成為使用比率最高的系統內聯技術。它從半年前的209臺變成現在的208臺,但G級以太網從224臺滑落至207臺。采用Infiniband的超級電腦性能總和達到31.5pflops,兩倍于G級以太網(13.3pflops)。 這500臺超級電腦平均使用26866顆內核,六個月前為18383顆、一年前為15520顆。 功耗方面,列表中有40臺超級電腦功耗超過1MW。平均功耗為671.3kW,高于半年前的634kW和一年前的543kW。 500強超級電腦榜單由德國Mannheim大學的Hans Meuer、Lawrence Berkeley國家實驗室的Erich Strohmaier和Horst Simon,以及田納西大學的Jack Dongarra列出。發布于漢堡舉行的2012年國際超級計算大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