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思卡爾2012年3月份宣布了全新的基于ARM Cortex-M0+處理器核的Kinetis L系列微控制器(MCU),入門級 Kinetis L 系列MCU的首批試用樣件計劃于今年第二季度提供。其稱這是業內首家基于CortexM0+的MCU,飛思卡爾能夠以如此快的速度推出Kinetis L系列器件要歸功于在Cortex-M0+核心的開發過程中與ARM開展了緊密的合作。 ARM在進入新的領域的時候一般會采用與大的合作伙伴合作開發的模式,因為這些大廠有經驗有資源,可以彌補ARM在這些領域的不足,比如它的Cortex-A15內核就是與TI合作開發的,從此Cortex-A系列終于使用了超標量超流水線等現代處理器技術,也終于擺脫了低功耗但是低性能的傳統印象。飛思卡爾在MCU開發領域擁有超過30年的經驗,在新處理器的定義與驗證過程中提供了有價值的知識和信息,尤其是在I/O處理與調試支持領域。 飛思卡爾工業及多元化市場微控制器產品部資深全球產品經理陳麗華表示:“在ARM新核心的整個設計和開發過程中,飛思卡爾與其開展了密切合作,這使我們成為生產和展示基于Cortex-M0+的MCU的第一家供應商,也使我們向市場推出基于ARM架構的新產品戰略繼續向縱深發展。我們的新型Kinetis L系列MCU將使開發人員在創建下一代更智能、更小、能效更高的嵌入式應用時有更多設計選項。” Cortex-M0+的目標直指8位MCU市場,這是ARM一直想覆蓋但是還沒有真正做到的事情,關鍵還是成本與功耗仍舊無法滿足這個市場的需求,現在M0+內核的出現使得ARM有機會侵蝕現有的8位MCU市場,據陳麗華透露,它們的Kinetis L系列產品的BOM成本已經小于傳統的8位MCU,而且在能效方面已經做到業界第一,這對傳統的8位和16位MCU的沖擊將會是非常大的。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的數據,2011年的32位MCU市場增長超過10%,而8位MCU同比下降17%。實際上原有的8位和16位所占據的應用市場沒有下降,而是部分市場被32位的MCU替代了,當然這其中主要是ARM的Cortex-M內核。基于這個市場趨勢,飛思卡爾的MCU策略就是全力下注ARM架構MCU,以爭取在這個高速發展的市場內獲得最大的份額。 同樣,英飛凌科技近期推出了全新的XMC4000 32位單片機產品家族,它們選用ARM的Cortex-M4處理器內核。英飛凌利用自身針對應用而優化的外設、具備出色的實時功能的30多年的單片機豐富經驗,設計出XMC4000產品家族,此外它還結合了一個廣泛采用的內核架構的諸多優勢。它有助于改進能效,支持多種通信標準,還可降低開發中的軟件復雜度。XMC4000產品家族的目標應用包括電氣傳動、太陽能逆變器和制造及樓宇自動化等。英飛凌工業與多元化電子市場事業部單片機業務高級產品市場經理Gabriela Born指出:“我們的XMC4000家族將優化的外設與工業應用廣泛采用的ARM架構的優勢有機結合在一起。我們的工業電子客戶可受益于我們多年的應用經驗。”同時她透露,使用Cortex-M內核的MCU會與他們原有的32位TriCore內核MCU形成差異化定位,Tricore內核產品將會在高可靠性的汽車電子市場占據主要位置,使用Cortex-M內核的XMC家族產品則使用在工業領域。飛思卡爾在比較核心的汽車電子產品里還是使用了自己的PowerPC內核,而在車載娛樂系統中則使用Cortex-A內核產品。TI的MCU產品也是自有內核與ARM內核產品同時提供,以滿足不同客戶的不同需求。 飛思卡爾、英飛凌等巨頭也擁有自己的MCU內核,為何會大量使用ARM內核甚至合作開發新一代的Cortex-M的內核呢?這不會形成左手打右手的形勢嗎?飛思卡爾微控制器事業部全球產品經理曾勁濤為我們揭開了其中的奧秘,他說:“我們現在的MCU的市場份額低于10%,所以我們的歷史包袱并不大,我們著眼于的是增量市場,原有的產品線仍舊會繼續開發產品以滿足原有客戶的升級需要,這些產品仍舊有特定的客戶與市場,我們不會放棄。這個M0+的內核實際上針對的是家用電器、便攜式醫療系統、智能電表、照明、電源和電機控制系統等市場,ARM的新聞稿里突出了物聯網的概念,這些市場都是ARM還未涉足的領域,也是它希望攻克的市場。” 至于大家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ARM架構的MCU是否能夠形成對MCU市場的統治,曾勁濤出言謹慎:“這要看ARM的主要合作廠商的表現如何,畢竟現在最大的兩家MCU廠商瑞薩和Microchip都沒有使用ARM內核,能否爭取這兩家大廠的支持,以及現在使用ARM內核的大廠本身的市場表現是ARM能否在這個市場獲得優勢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現在飛思卡爾、TI、意法半導體、NXP這幾家大廠都在力推ARM內核產品,他們如果能夠做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來取代原有架構的產品,這是競爭的關鍵。” 但是在MCU市場具有更大市場份額的兩大巨頭瑞薩和Microchip對ARM核心的MCU產品至今沒有動心。Microchip產品營銷經理Erlendur Kristjansson明確表示:“Microchip致力于使內核要求與應用的外設和系統要求一致。我們相信對于目標市場中的MCU,MIPS架構能提供最佳的性能和可擴展性。”也就是直接否認了他們會使用ARM內核的MCU產品。而對于ARM內核在生態系統的優勢地位,他認為:“ARM生態系統不能直接轉換至MCU領域。每家MCU供應商均不得不開發自己的生態系統,因為它與每款MCU中的外設息息相關。PIC32目前具有一個健全的且不斷發展的生態系統。”顯然作為原有格局的既得利益者,他們不會這么快向ARM低頭,MCU市場的復雜性和多樣性也是的ARM內核的生態系統優勢不像應用處理器市場那么明顯,現在是相對弱勢的廠商利用ARM的生態系統去沖擊原來的主導廠商,從幾年來的歷史來看,只有當前兩位的巨頭也低下高貴的頭顱,ARM在MCU市場的真正統治才會來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