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仿冒者無法真的取得成功,以后也不可能。雖然電子產業中充斥著有關仿冒組件流入航空、消費電子產品以及軍事設備等領域造成沖擊的新聞與研究報導,但事實上這些報導都只反映出這些事件的單方面而已。因為,就在芯片仿冒者逐漸增加各種偽造組件供應,并破壞電子產業供應鏈之際,業界制造商以及政府監管人員也正擴大清查以及打擊這些犯罪行為的力度。 組件制造商、經銷商、電子制造服務(EMS)供貨商和原始設備制造商(OEM)雖然沒辦法徹底掃蕩已流入供應鏈中的仿冒組件;但是,根據我在過去幾周來所取得的消息來源,業界廠商們正秘密且密集地發展各種計劃,打算發動一場反仿冒的激烈行動。 部份的努力成果是由于美國國會與美國政府的決定,他們希望制造商們能負責確保提供給國防部的組件品質與真偽,但多家業界公司也站出來開始要求一致的行動計劃,共同打擊仿冒以及減少仿冒產品,特別是每當一有相關事件被報導出來,整個業界市場都會遭到無情的攻擊。在2012年美國政府發布的《國防授權法》(NDAA)中,反仿冒條款確實對于電子產業帶來了壓力。日前于倫敦舉行ES-LIVE大會(連接組件制造商和買家的年度會議)一場有關組件仿冒問題的研討會上,主持人Bob Willis提醒與會者必須更加重視現有的采購策略,特別是如果出售電子組件給國防部的話,如果不特別小心謹慎,“最后很可能會被套上橘色的犯人服裝,然后啷當入獄,”他警告道。 Bob Willis的這一席話絕非夸大其辭。Bob Willis不但是業界的一位機械工程師,同時也是負責檢測仿冒組件的專家與顧問。他指出,NDAA認為,證明賣給國防部的組件真實性是制造商和供貨商的 責任,因此,如果他們沒法確保組件的真偽,可能就會像新聞報導所強調的一樣,淪落到被起訴和監禁的后果。 對于仿冒電子組件流入美國政府的事件報導持續增加,這讓美國國會感到震驚與擔憂,同時也對責任歸屬作出嚴厲懲罰的相關規定,以打擊犯罪。IHS公司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指出, 即使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讓仿冒組件流入國防供應鏈的供貨商也可能遭到起訴。根據IHS對于NDAA所作的解釋,以下是國防承包商必須擔負的相關責任: ‧承包商必須負責檢查并避免使用或含有仿冒電子組件或疑似仿冒組件。 ‧承包商也負責任何必要的補救或糾正措施,以解決使用或內含這一類仿冒組件的問題。 ‧國防部的合約將不再提供仿冒電子組件與疑似仿冒電子組件的成本,或任何為解決使用這些組件的補救與糾正措施所需承擔的成本。 ‧承包商必須建立嚴格的品質審核程序與流程,以使用經由授權供貨商取得的可信任組件供應以及電子組件采購。 如果這么沉重的負擔被轉移到供貨商與國防承包商身上,為什么我仍堅信仿冒者沒機會成功呢?答案很簡單。經過這些年來,在整個供應鏈各層面的許多公司已經開始不斷地提前在仿冒者動作之前更快展開打擊行動。此外,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們愿意出面解決這個問題,甚至坦承在其庫存中發現仿冒組件。這與兩年前的情況 已不可同日而語了,還記得當時連只是在同樣一句話中同時提到仿冒組件以及一家有信譽的經銷商或制造商名稱時,都是一大禁忌。 如今,許多公司不僅坦承在其車存中發現仿冒組件,同時也大方透露這些組件可能經由什么管道滲透到供應鏈中。事實上,包括IHS公司等研究人員現在能夠找到更多相關資料的原因就來自于制造商,包括OEM、EMS與組件供貨商等,他們更愿意提供這些信息與協助了。 最后,制造商們正為其員工、供貨商與客戶們舉辦相關的培訓與其它教育研會,讓他們能夠具備打擊、檢查與回報仿冒組件與仿冒行為的相關知識與工具。除了這些活動以外,由于仿冒組件事件頻傳,不但為整個產業帶來了共同打擊仿冒組件的合作行動,也催生了相關的技術創新。 編譯:Susan Hong |